金改釋放制度紅利 民營銀行需打攻堅戰

2013-08-02 15:19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林天泉

  宏觀經濟定向刺激,落了一子在金融改革領域。

  7月31日,在浙江省政府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金華市副市長、義烏市長何美華表示,義烏金融改革方案已經獲得國務院批准,正在等待中國人民銀行等八個部委聯合發文簽批。

  這一消息意味著義烏將成為繼溫州、珠三角、泉州之後的第四個國家級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就在同一天,作為三大金改區之一的泉州,也邁出了標誌性一步。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泉州運營中心在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揭牌運營,首批3家企業同時掛牌。

  金改的星星之火,在歷經數年的蟄伏後,漸現燎原之勢。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金融領域的改革將對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帶來有力地推動。

  小貸公司勢頭兇猛/

  雖然仍是限制重重,但是小貸公司的發展可謂如火如荼。

  央行7月底發佈的《2013年上半年小額貸款公司數據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末,全國小貸公司貸款餘額7043億元,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7086家,比2012年末增加了1006家。同比來看,小貸公司數量增加34.5%,貸款餘額增加4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小貸行業積極發展的同時,各家上市公司也看中了這塊業務和市場,此前就有嘉欣絲綢、三星電氣、蘇寧電器等不少公司以各種形式參與投資了小貸公司。

  據記者採訪了解,在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地,有多家上市公司通過發起或參與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等方式涉足地方金改,希望獲益於金改所釋放的制度紅利。

  在區域特點上,隨著各期區域經濟的興起,小貸公司也並非將只以江浙馬首是瞻。以內蒙古為例,由2007年的5家小貸公司,到2012年實現了533家的規模,資本402億元貸款餘額486億元。融資性擔保機構2007年是82家,2012年是212家。

  民資參股盤活存量/

  繼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探索設立民營銀行”之後,國務院辦公廳于近日下發了《關於金融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

  金融“國十條”的出臺,為民營資本設立銀行注入了一支強心劑。區域性金融改革提速進行,一系列信號釋放出決策層在“盤活存量”的棋局中,對挖掘民間資本潛力的希冀。

  據《銀監會2012年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民間資本佔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股本的45%,而城市商業銀行總股本中民間資本佔比則超過半數,達到54%。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股本中,民間資本佔比超過90%。其中,城鎮銀行股本中,民間資本佔比為73.3%。全國262家非銀行機構中,民間資本控股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共33家,包括10家信託公司、19家財務公司、3家金融租賃公司和1家汽車金融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民間資本活躍的浙江省,轄內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民間資本佔比近九成。

  專業人士分析表示,“發起設立風險自擔的民營銀行等金融機構,有利於加強銀行業的競爭,發揮市場主導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的服務,但目前對民營銀行的門檻依然較高,而且銀行業寡頭壟斷格局明顯,需要在進入門檻以及鼓勵政策上做出較大動作方能吸引民資。”

  金改攻堅民營銀行/

  金改的深水區或者説金改目前進展最慢的一環,則是民營銀行的設立。

  此次出臺的金融“國十條”中明確提出,將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內,調整主發起行與其他股東持股比例。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

  “這次金融‘國十條’是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的重大突破。”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其實早在2002年,溫州就被央行確立為全國唯一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紅蜻蜓等8家民企入股溫州銀行,開啟了民資大規模入股銀行之先河。去年3月28日,在溫州爆發民間借貸危機的背景下,國務院再次設立溫州為第一個國家級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借助溫州“金改”東風,各地民企進軍金融領域的熱情被全面激發。

  縱使溫州人金融改革的意識很強,有著雄厚的民間資本及40多萬民營企業的市場空間,但民間資本進入銀行並非是一蹴而就的事。

  周德文告訴記者,“現在民間資本參股銀行,主要的難點有兩個,一個是政府的審批細則還沒有出臺,具體怎麼申報,有什麼申報條件,通過什麼程式都還不清楚;第二個就是如何防範風險,我認為這個問題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

  民營銀行能否設立,似乎已經逐漸被賦予了金改試金石的意義。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