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著力優化信貸資源配置

2013-05-15 10:58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王偉

  金融宏觀調控除一手抓“增量”外,另一隻手還要抓“存量”。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在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的同時,還要促進信貸結構優化,以充分體現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主線”要求。如何盡最大可能讓信貸資金直接流入經濟活動中最需要的土壤,著力優化信貸資源配置是當前尤需關注的問題。

  業內專家表示,貨幣政策的內在要求是總量性、一視同仁的政策,是結構性、區別對待的政策。信貸政策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中央銀行根據國家宏觀調控和産業政策要求,對金融機構信貸總量和投向實施引導、調控和監督,促使信貸投向不斷優化,實現信貸資金優化配置並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

  用好用活信貸存量對於降低經濟運作的成本、改善經濟發展品質更為重要。我國經濟發展還存在結構不均衡等問題,應合理引導信貸投向,將信貸投放到效率更高、影響更大、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更有利的行業,更有效地放大金融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更為合理的信貸投放,將有利於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有助於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著力優化信貸資源配置,要確保信貸投放節奏均衡有效。“均衡”有雙層含義,其一是指總量的均衡,信貸投放的數量與節奏要與經濟運作的實際需求相一致;其二是指結構的均衡,為確保經濟運作保持高效率,要根據經濟結構的合理需求來相應調整信貸投放結構,使之達到均衡統一。應把有限的信貸資金投向資金最短缺的行業和領域,投向國家宏觀政策支援、關係國計民生的行業和領域,做到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需求相匹配,同時掌握好實體經濟和工商企業需求的準確時機,做到與實體經濟運作的需求進度匹配,根據客戶的實際要求情況均衡地投放信貸資金,實現資源的配置效率最大化。

  今年以來,我國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增長較快,4月份廣義貨幣(M2)餘額103.26萬億元,同比增長16.1%,增速創兩年以來的新高。今年1至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7.9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06萬億元,融資結構更加多元化。從週邊環境來看,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超寬鬆貨幣政策加碼,日本推出前所未有的寬鬆貨幣政策,部分央行繼續降息,全球資本流動仍將呈現規模巨大、方向多變的特徵,溢出效應增大,外部資金流入增多助推了我國國內信用的順週期擴張,增加了金融宏觀調控的難度。

  央行在日前發佈的今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強調,要著力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加強存量信貸資産的結構調整,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三農”、小微企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等的信貸支援,滿足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資金需求。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調整信貸結構不是簡單地進入或退出,而是要在科學的信貸發展戰略指引下,有保有壓、吐故納新,綜合使用數量型、價格型工具,支援有效益、有品質的信貸增長;在動態調整過程中逐漸形成內涵豐富、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信貸格局。

  業內專家建議,大力優化信貸結構,包括優化信貸投放結構和信貸期限結構兩個方面,即通過調整信貸期限結構、行業結構、區域結構,努力營造均衡合理的信貸佈局。通過信貸結構的優化,在防範信貸風險的同時,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速度、品質與效益的統一。具體來説,就是進一步完善宏觀信貸政策指導,加強與産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全面提升信貸政策導向力,繼續發揮好信貸政策在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中的積極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三農”、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節能減排等經濟社會發展重要領域的金融支援,滿足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資金需求,推動産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繼續完善民生金融,做好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金融支援和服務工作。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産能過剩行業的貸款。嚴格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繼續支援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消費。萬荃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