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推進,銀行業面臨新挑戰。銀行如何在新形勢下轉型發展?如何應對銀行不良貸款上升、利潤增速下降局面?10日,廣發銀行董事長董建岳就以上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流動性背後的管理思考
記者:6月份銀行出現流動性恐慌,同時出現激烈的“攬儲戰”。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出現?
董建岳:照理説不該出現流動性緊張,一方面經濟下行,GDP增速7.5%左右,M2總量增速達15%-16%,市場不應該缺資金;另一方面,銀行面臨存貸比、流動性比率等監管指標剛性約束,銀行也不應該缺資金,但上個月卻出現了。從銀行來説是資金“錯配”,但更深層面,涉及銀行長期以來的發展模式、金融業頂層設計等深層次問題。
此次流動性緊張已經緩解,但給銀行業集體敲了一次警鐘。從銀行角度,的確要將資金“用足、用活、用好”,通過資金市場等多種渠道獲取收益。同時,要更加著眼長遠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按監管要求管好流動性,合規審慎經營。堅持“從實體經濟中來,到實體經濟中去”,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不能“唯增速論英雄”
記者:經濟增速放緩,銀行不良貸款上升、利潤增速下降等問題顯現,銀行該如何應對?
董建岳:銀行是順週期的行業,發展波動情況與經濟週期較一致。在經濟上行期,順勢而為,較易實現高增長;經濟下行期,問題更易暴露。目前經濟增速放緩,雖然短期看銀行業不良上升、增速下降,但對銀行來説也是一個調結構的好機會。
銀行不能“唯增速論英雄”,在經濟增速放緩期間,應主動調整業務結構,盤活存量,用好增量,解決這些年積累的一些問題,優化管理,思考未來發展之路,同時通過科學的信貸投放支援産業轉型,服務經濟增長。
在當前宏觀形勢下,我們主要著力於夯實基礎,抵禦風險,同時做好資金池、客戶池和撥備池三大儲備,發揮金融在經濟波動中的蓄水池和安全閥作用。(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