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昨天上午,總部位於上海的匯豐人壽公司突然宣佈,將關閉公司的個人行銷渠道。這意味著,全公司有近200個保險行銷員,可能會因此丟掉飯碗。
業內人士猜測,匯豐人壽關閉個險渠道,可能是因為個險業務"不賺錢"。2012年,匯豐人壽在中國內地的保費收入為5.29億元,比上一年增長78%;但是,其中92%的新單業績來自銀行保險業務,個險微乎其微。
這份猜測在今天被當事人證實。今天下午,匯豐人壽給經濟之聲記者丁華艷發來了情況説明:匯豐人壽表示,此次關閉個險業務,主要是因為匯豐人壽公司將轉型重點發展銀保業務。此次調整後,受影響的個險行銷員將被安排妥善安置工作。對於保險客戶來説,此次調整,不會影響到他們的保單內容。
匯豐人壽關閉個險,發展銀保業務,在業內人士看來,也是順勢而為。北京工商大學保險學系主任王緒瑾就認為,個險相比銀保,雖然利潤較大,但成本也比較高,相比而言,兩者效益差不多。於是,匯豐人壽選擇銀保,也是可以理解。
王緒瑾:應該説這兩個業務的區別就在於,一個能夠在銀行賣保險,一個是行銷員能夠到府推銷保險。對於客戶來説,銀行賣保險網點固定,行銷員業務的好處就在於到府服務方便。一般而言對於公司來説,個險是帶來利潤比較多的,他們公司有可能業務量不大,有可能盈利也不多,不能形成規模,所以就放棄了。我相信未來還是不可放棄的。
公開資訊顯示,匯豐人壽于2009年8月在上海開業,總部設在上海,股東為匯豐保險亞洲有限公司和國民信託組建,各持股50%。2012年,匯豐人壽保費收入5.29億元,在26家外資保險中排第15位。
據北京工商大學保險學系主任王緒瑾介紹,外資壽險公司在國內的數量雖然比較多,但規模普遍不大,與國內動輒千億的壽險公司相比,外資壽險公司更加注重利潤。
王緒瑾:壽險公司有好幾十家,60多家,差不多30、20個賣出去了,數量將近佔一半,但是市場份額佔了3、4%的概念。整體規模都不是很大,經營理念不一樣,一個成長中的市場它應該是強調規模、市場份額問題。外國是一個成熟的市場,股東要的是效益,他也要更多強調效益而不是規模。從監管角度來説,外資分公司一年不準超過一家,網點不夠。
按道理説,"放棄個險,大力發展銀保"只是匯豐人壽的一次正常業務轉型,沒有什麼興奮點,但問題恰恰出在這次轉型之上。匯豐人壽在剛才的聲明裏,聲稱已經安置好員工。但是實際情況,卻與事實多少有些出入。
一位在此次轉型中,被波及的個險業務行銷員張女士告訴記者,他們並沒有得到匯豐人壽的妥善安置。目前,現在管理層對員工不管不問,不少員工今天早間已經收到匯豐人壽的快遞,直接宣佈終止合同。這些事情多少令人心寒。張女士還告訴記者,匯豐人壽關閉個險,主要是因為公司成本太高所致,而高成本則主要來自於管理層的揮霍無度。
張女士:管理層應該是在的,但是今天來總部的時候,底下大概有一二十個保安站在門口,排成一排,把所有的路都擋住了,根本進不去。業務員沒有任何成本,我是賺錢的人,我去創造這個利潤;高管一年拿三四百萬的年薪,吃一頓飯就一萬港幣。業務員一分錢都沒有,我們做的好的也就二三十萬,差一點的也就三萬、五萬,我們列印一個計劃書,紙還是要現申領的。
這位匯豐人壽的行銷員張女士想起自己在匯豐人壽艱辛地拉客戶,但是公司不提前通知就裁撤個人行銷渠道,這份委屈無處説理,説著説著流下了眼淚。
張女士:因為我做的客戶都是陌生的客戶,都是我辛辛苦苦沒黑沒夜做出來,去簽的單子,客戶是看在我的面子上去買這個保單。我們為了客戶花費了很大的精力,我有的同事週六、週日都帶著自己的孩子去見客戶。然後公司一句話,業務就關掉了,我們以後怎麼辦?客戶的利益怎麼辦?有客戶打電話來問我,我該怎麼辦?
這位張女士還爆料説,裁掉個險業務,實際上對於客戶的保單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畢竟,原業務員被辭掉之後,很難再提供之前承諾的一對一服務。
張女士:我要面對那麼多客戶,真的不知道該跟人家怎麼解釋這個事情。我前天還在交單,還在跟客戶信誓旦旦地説,匯豐是這麼好的品牌,我的服務是多麼的優質。但是昨天早晨我一接到這樣的通知,對於我們任何一個業務員來説,真的是沒有辦法面對這些客戶。客戶有很多已經看到網路上的資訊了,已經給我們打電話了,也有客戶打我們的400熱線,但是得到的答覆可能都是比較官方的那種。我們是提供一對一的服務,以後的話可能就沒有這方面的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