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時代”銀行業逐鹿手機銀行市場

2012-11-05 10:00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隨著3G時代的來臨,大眾客戶對於金融服務的需求日益強烈和多元化,不再僅滿足於功能的實現,對快捷的實現方式、簡單的操作過程、友好的使用體驗的追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最貼近客戶的金融服務實現載體,手機銀行天生具有其他銀行金融服務形式所不具備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其隨身性、靈活性等特點使其在移動金融發展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

  眼下,新版手機銀行成為國內商業銀行的“寵兒”,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等多家銀行正在高調推出此業務,如工行推出了手機銀行WAP體驗版、交行推出了新版“e動交行”等,一場圍繞手機銀行的市場爭奪戰逐步進入白熱化。

  3G催熱新功能服務

  3G時代對手機銀行無疑也是一次革命。眼下各大銀行推出的手機銀行業務,除了幾乎覆蓋網銀常用功能的查詢、轉賬、理財、繳費等業務,新功能服務也成為銀行業的逐鹿焦點。

  以工行為例,其推出的手機銀行WAP業務正是憑藉3G的如火如荼和未來前景,通過手機WAP瀏覽器上網辦理各種金融業務,實現用戶操作的便捷性。推出僅半年,累計客戶數就突破300萬,市場速度讓業界驚呼“始料未及”。

  股份制銀行也不甘示弱。2010年11月,浦發銀行與中國移動結成戰略合作夥伴,攜手推進移動金融業務。自此,浦發銀行開始著力手機銀行産品和功能的全面升級。依託自身專業金融服務優勢以及對金融消費者需求的敏銳洞察,結合中移動在移動網際網路、手機用戶服務領域的豐富經驗,浦發將手機銀行以客戶端應用軟體的形式重磅升級,迅速將手機銀行的操作體驗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揭開了手機銀行用戶突破性增長的序幕。客戶端手機銀行,是將手機銀行以應用軟體的形式載入到客戶手機上,安裝簡單、登錄快捷、操作方便,充分展現了移動金融服務的新特點。該行也對手機銀行的功能進行了全面的豐富,增加了較多實用功能、特色服務,進一步滿足了客戶日益多樣的金融服務需求,實現了手機銀行易用性和功能性的同步提升。

  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專家表示,功能的豐富性是手機銀行頗受客戶青睞的原因。如果説網銀是客戶的“家居銀行”、“辦公室銀行”,手機銀行則進一步延伸了銀行的金融服務半徑,成為客戶的“移動銀行”、“隨身銀行”。目前,多家商業銀行的手機銀行已全面涵蓋了賬戶管理、存款管理、轉賬匯款、投資理財、生活繳費、手機充值、信用卡還款、慈善捐款等全方位金融服務功能,不僅能滿足個人客戶除現金業務外的各項日常支付與理財需求,更在移動支付方面彰顯了“隨身銀行”的新特點。

  手機銀行垂青移動商務平臺

  隨著移動應用不斷推陳出新,手機銀行若仍照搬傳統金融服務將會面臨無人問津的局面。因此從2011年開始,中行、招行、工行、建行、農行等幾大銀行巨頭,均與移動商務平臺展開闔作,推出大量市場活動,滿足用戶精神層次的消費需求。

  同時,業內人士均注意到,在手機銀行的推廣上,銀行摒棄了傳統金融服務那套守株待兔的市場方針,轉而聯手移動商務産業鏈多級供應商,主動出擊、利用多方資源輔助,為手機銀行普及奠定了良好基礎。

  例如前不久在建行手機銀行與“手付通”的合作中,這兩大變化表現得淋漓盡致。首先在建行電子銀行和“手付通”的新浪官方微博中將活動展示給網友,繼而借助傳統公關傳播手段覆蓋網際網路用戶,走的完全是“親民路線”。

  僅據建行手機銀行官方消息稱,建行手機銀行在活動期間,新增用戶日均10萬人,較今年前7個月提高110.56%,而手機銀行日均交易量為80.85萬筆,較前7個月提高100.64%,參與者更多達220.24萬人次。

  艾瑞諮詢的統計顯示,我國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規模節節攀升,手機電子商務躋身前三甲。如今交易規模已超3億元,我國手機網民人數接近3億,消費已是手機上網的三大需求之一。

  據了解,這些手機網民以普通用戶為主,這也促使手機銀行的市場推廣方向更趨於大眾化、廣泛化,社交網站、微博等新媒體的運用佔行銷比重直線上升。

  “對廣大消費者來説,手機銀行的功能從查詢、轉賬到支付、理財,涵蓋了傳統銀行的絕大多數功能,更彌補了傳統銀行業務在時間和地點上的服務限制,辦理各項業務不用再掐點跑營業廳,也不用拿號排隊等候,只需要隨時打開手機,動動手指,一切就盡在掌握。而現在,移動電子商務的錦上添花也為其帶來了另一個市場突破口。”某股份制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對記者表示。

  安全性瓶頸待突破

  業內人士認為,多年前網銀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在電子商務的交手中遺憾飲恨,讓銀行認識到,從此支付領域自己不再一支獨大。相信在移動電子商務的戰場上,銀行也不想重蹈當初的覆轍。強烈的憂患意識促使銀行早早與移動支付産業鏈多方建立合作關係,共謀“錢景”。

  隨著海量移動應用層出不窮,競爭愈加激烈,手機銀行用戶體驗以及産品功能都有了質的飛躍。一份社會調查報告指出,手機用戶被眾多功能強大、外表美觀的應用“慣”壞了,他們的眼界正在迅速提高,也意味著移動支付市場會更難駕馭,在手機銀行高速發展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失去大批用戶。

  儘管手機銀行進入發展快車道,但“安全性”仍是有待突破的瓶頸。近期不論iPhone還是Android智慧手機泄漏用戶資訊的事件均時有發生。

  對此,銀行加強了自身安全認證的保障工作。例如工行手機銀行通過綁定手機號和銀行賬號,在進行交易時使用電子銀行密碼卡進行身份認證,並以預留資訊作為辦理開通手機銀行業務的“通行證”。

  建設銀行是建立客戶身份資訊與手機號碼的唯一綁定關係,興業銀行則設有圖片附加碼保護功能。此外,各大銀行在相關技術認證和單筆、日限額上都進行了嚴控。

  業內專家提醒廣大手機銀行用戶,首先應將查詢密碼和交易密碼設置為不同的密碼值;其次儘量使用小額資金的轉賬和交易;最後,要提高警惕,謹防欺詐和虛假WAP網址及網路釣魚,任何時候都不可缺乏密碼保護意識。孟揚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