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財政部將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

2011-08-15 10:03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馬迪

  財政部將於8月中旬在香港第三次發行人民幣國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將出席香港人民幣國債發行儀式。日前財政部副部長李勇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介紹了此次發行的相關情況。

  問:此次人民幣國債發行的期限和規模為多少?

  答:本次人民幣國債發行金額為200億元。其中,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部分期限為2年,發行金額50億元;面向機構投資者發行部分期限為3年、5年、7年和10年,發行金額分別為60億元、50億元、30億元和10億元。

  問:此次人民幣國債的發行有什麼特點?

  答:一是充分考慮了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的需求,將人民幣國債的發行規模提高至200億元。二是著眼于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採用了2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和10年期五種期限組合,同時,適應機構投資者的期限偏好,首次發行7年期人民幣國債。三是充分考慮了個人投資者對人民幣國債的需求,根據個人投資者的偏愛程度專門發行50億元2年期人民幣國債,以體現中央政府對香港居民的關懷。

  問:此次人民幣國債將以什麼方式發行?

  答:面向機構投資者發行的人民幣國債,繼續通過香港金管局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發行。這種做法有助於提高市場透明度,促進價格形成,也有利於提高發行效率,降低發行成本。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的人民幣國債,由香港本地的商業銀行,包括外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包銷配售。

  問:能否簡要介紹一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的歷史情況?

  答: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已分別於2009年、2010年在香港發行了共計140億元人民幣國債。2009年9月,財政部在港發行60億元人民幣國債。其中,向個人投資者發行50億元,分別為2年期30億元,3年期20億元;向機構投資者發行10億元,3年期和5年期各5億元。2010年11月,財政部在港發行80億元人民幣國債。其中,50億元通過香港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債券投標平臺向機構投資者發行,分別為3年期20億元,5年期20億元以及10年期10億元;30億元通過櫃檯零售方式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期限為2年。

  從以往財政部在港發行人民幣國債的情況來看,個人和機構投資者都十分踴躍。個人投資者排隊購買人民幣國債,並長期持有,將其作為保值增值的投資工具,顯示了對人民幣國債的信心。針對機構投資者發行使用的中央結算系統(CMU)債券投標平臺,提高了市場透明度,更獲得了約為發行額10倍的高額認購。實踐表明,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對優化香港債券發行環境,推動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發展等發揮了積極作用。

  問:與去年相比,今年面向機構投資者的規模大幅提高,請問財政部對此有什麼考慮?

  答:一方面是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關懷和支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將親自出席今年人民幣國債發行儀式,彰顯了中央政府長期支援香港經濟社會繁榮發展,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經濟金融合作的決心。另一方面是適應香港人民幣市場發展的需要。隨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等一系列政策的試點和推廣,香港人民幣存款餘額迅速增長,截至今年6月末已經達到5536億元,主要是機構人民幣存款的增長。今年人民幣國債的發行安排,能適應香港市場的發展要求,促進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發展和完善。

  問:此次發債籌集的資金將用於什麼用途?

  答:本次人民幣國債的發行已納入全國人大批准的2011年國債發行計劃。中央政府國債主要用於農業基礎建設,保障性住房,教育、醫療衛生事業,調整産業結構,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

  問:近來,境內外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規模顯著增加的原因是什麼?

  答:一是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危機中表現穩健,在國際貿易中作為結算貨幣的吸引力增加,隨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推進,香港已成為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二是近年來,發行人民幣債券的法規和政策不斷完善,從發行主體條件、債券發行監管、募集資金回流到投資所得匯出,以及債券本息兌付等各環節的監管框架初步形成。三是香港人民幣投資品種相對較少,債券市場需求相對旺盛,吸引了眾多發行主體,尤其是內地發行人參與。四是在境內有業務的境外機構發行人民幣債券籌資,有利於規避匯率風險,降低財務成本。

  問:中國財政赤字和國債餘額情況如何,財政風險大嗎?

  答:我國國債償還能力較強,而且未來也有發行空間,財政狀況總體安全穩健。從財政赤字指標看,2010年,全國財政赤字10000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重為2.5%,低於3%的控制水準。2011年,我國擬安排9000億元的赤字,顯著低於2010年初安排的10500億元,赤字率也將下降到2%左右。從國債負擔率指標看,2010年末,中央財政國債餘額67548.11億元,比上年增加7310.43億元,增長12.1%,國債負擔率(國債餘額佔GDP的比重)為17%。從國際比較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份公佈的數據,2010年美國財政赤字率和國債負擔率分別為10.6%和91.6%,日本為9.5%和220.3%,德國為3.3%和80%,英國為10.4%和77.2%。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財政赤字率和國債負擔率都很低,也遠優於歐盟為其成員國規定的3%和60%的控制水準。

  問: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情況如何,是否會影響國債的償債能力?

  答:按照國家審計署審計結果,截至2010年末,我國三類地方政府性債務,包括負有償還責任的直接債務、負有擔保責任的或有債務和償債困難時可能需政府給予一定救助的債務合計10.72萬億元,約相當於2010年GDP的26.9%。即使按10.72萬億元的全口徑來計算地方政府性債務,加上佔GDP17%的中央財政國債餘額和約佔GDP6%的政策性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債券等,我國總體的公共部門債務率在50%左右,仍在60%的預警線以下,處於總量風險可控的安全區。

  同時,為有效防範財政金融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各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清理整頓工作已取得積極成效。我們將繼續按照“分類管理,區別對待”的原則,妥善處理債務償還和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問題,研究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實施全口徑監管和動態監控,明確和落實責任,防止違規、過度舉債,提高資金使用績效。(本報記者 王 慧)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