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圖片
物價上漲,成為經濟運作中的突出矛盾
高企的物價猶如一塊石頭,壓在人們心頭。國家統計局8月9日公佈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6.5%,創37個月來新高。上半年,物價上漲步伐一刻沒有停,1月和2月的CPI為4.9%,3月份為5.4%,4月份為5.3%,5月份為5.5%,6月份為6.4%。上半年CPI同比上漲5.4%。
持續的物價上漲,給經濟運作帶來了不利影響。不僅抬高了企業生産成本,增加了居民生活支出,影響到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而且影響了經濟健康平穩發展。物價上漲,成為當前經濟運作中的突出矛盾。
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成本推動、國外輸入性因素推動和貨幣性因素推動是三個主要原因。由於推動物價上漲因素短期內不能消除,因此,穩定物價困難不少。
首先是國外輸入性通脹形勢更加複雜。近日,美國標準普爾降低了美國信用評級,對美國未來的經濟增長持悲觀態度。同時,美國增加了國債規模,使得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抬高的預期大為增強。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今年以來一直保持上漲勢頭,僅1到3月,我國進口的原油和鐵礦石價格就分別上漲了24.5%和62.6%。
其次,成本推動物價上漲具有一定的剛性。從農産品看,勞動力成本、生産資料成本、運輸成本的上升推動了農産品價格的上漲。由於農産品供給長期以來處在緊平衡狀態,農産品價格估值又偏低,農産品價格在未來的上漲幾乎是確定的。7月份,食品價格上漲14.8%,成為CPI創出新高的重要推動力。
再次,流動性充裕是物價上漲的貨幣條件。2008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採取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為抗擊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我國投入4萬億元保持經濟增長,信貸投放量很大。儘管今年以來,我國採取了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供應量一直保持在正常年景偏低的水準,但由於貨幣供應存量較大,因此整體流動性充裕,為物價上漲積累了貨幣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