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盜刷案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數十名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郵儲銀行客戶的儲蓄卡集中在今年5月至7月遭遇盜刷。目前,這些遭遇盜刷的郵儲銀行客戶已聯合起來欲維權。
儲蓄卡遭“蹊蹺”盜刷
來自上海的趙先生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5月31日他去銀行查詢社保補貼時發現自己郵儲銀行的儲蓄卡在5月28日有多筆支出記錄,金額共計966.4元。
儘管經過兩個月的努力,至7月31日,其損失金額已全部得到銀行賠付。但賠付並不能化解趙先生心中的疑惑。趙先生表示,他的儲蓄卡是通過銀聯手機語音支付的業務被盜刷的,但他從未開通過此項業務。據悉,銀聯語音支付是一項支付方式,用戶無需開通網銀,使用時只需提交手機號、銀聯卡銀行卡號、身份證號即可完成支付。而據趙先生了解,他被盜刷的儲蓄卡在進行語音支付時所使用的身份證號和手機號都不是他本人的,且該身份證號的真正“擁有者”已經去世“為什麼會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開通語音支付業務?而且資訊和我本人的也不相符?”趙先生表示不解。據記者了解,還有幾位客戶存在和趙先生相同的盜刷情況。
南京的單女士也是銀行卡遭盜刷的受害者,她的郵儲儲蓄卡在5月22日至5月27日被盜刷多次,總計1830.4元。她向記者表示,“在媒體報道後,郵儲方面開始重視盜刷事件。但截至目前,還未得到完全賠付。”
趙先生和單女士並非個案,有同樣被盜刷經歷的郵儲銀行客戶近期聚集在了一個名叫“錢是怎麼丟的”的Q Q群中,截至記者發稿時,該群成員已達189人,來自上海、陜西、福建和遼寧等地。
記者注意到,郵儲銀行7月26日在其官方網站發佈的公告顯示,“經初步核實,截至7月25日,我行已收到23位客戶投訴其銀行卡被盜刷,主要用於遊戲點卡、話費充值等小額支付,涉及交易207筆、金額25797.4元。”
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對於銀行卡頻遭盜刷,郵儲銀行于7月26日發佈公告公開對此事做出回應稱,“我行注意到有網站正在關注銀行卡被盜刷的客戶名單,我行正在核查相關情況,並積極主動與客戶聯繫,配合公安機關打擊盜刷行為,切實保護客戶權益。”
郵儲銀行在公告中還表示,“我行高度重視,在經全面排查,我行IT系統安全可靠。”而這顯然不能令遭受損失的客戶滿意。“郵儲銀行需要向用戶提供可信的被盜刷原因。”趙先生直言。
究竟為何被盜刷?記者就此採訪了一位長期從事信用卡業務的銀行業人士,他表示,最大的可能是儲蓄卡在使用過程中,卡的資訊被不法分子非法“側錄”。側錄器是一種具有記憶儲存設備的讀卡機,能將持卡人的資料以及磁卡的磁條代碼全部讀出並記錄儲存下來。側錄之後,不法分子可以根據這些資訊複製一張一模一樣的卡,“磁條卡是很容易被側錄的,而IC卡(晶片卡)則能降低欺詐的可能性。”該人士表示。
為何會出現多人集體被盜刷?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上述銀行業人士表示,“銀行IT系統整體洩露資訊的可能性較小,因為若整體IT系統出問題,那麼被盜刷的客戶估計將成千上萬。”
銀行負有保護儲戶財産的義務
“在發現問題後,我第一時間採取了措施,但無論是郵儲銀行、110報警服務台,還是當地派出所都表示無法幫忙解決問題。在媒體報道後,郵儲銀行的反應才積極起來。”趙先生説。
一位業內律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銀行負有保護儲戶財産的義務,非因儲戶原因造成的損失,銀行應該承擔責任。
其實,郵儲銀行盜刷案件已非首次。早在2011年,湖北省仙桃市郵儲銀行就因未建立安全的監控體系,存在安全隱患,被判要賠償3儲戶因被異地盜刷損失的12萬餘元。
雖然此前也有銀行儲蓄卡被盜刷的情況發生,但一家銀行的多名客戶在全國範圍內遭遇多筆盜刷的事並不多見。而從5月份發生盜刷至今,郵儲銀行仍未能給出客戶一個滿意的答覆,客戶不由得對郵儲銀行産生質疑,甚至有客戶表示,“以後不想再用郵儲銀行的卡了”。“因為我的社保賬戶和郵儲銀行卡是關聯的,所以我還不能不用這張卡,但是我又擔心我的卡再被盜刷,所以現在我的社保資金一入賬,我就把它轉出來。”趙先生説。
作為一家由儲蓄性機構轉型的新商業銀行,從成立之初,郵儲銀行就在市場定位、盈利模式、風險管理和人才結構等方面面臨著重重挑戰。業內專家表示,相對於其他銀行,郵儲銀行在很多業務的發展上都不盡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