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較勁”銀聯 移動支付平臺爭奪白熱化

2013-07-04 10:54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林天泉

  隨著“攪局者”不斷出現,移動支付生態似乎走到了巨變的前夜。

  以銀聯為“霸主”的國內支付市場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以馬雲為首的網路支付正在挑戰和蠶食銀聯的傳統業務外,面對急劇變化而利益叢生的移動支付市場,傳統的銀行也騷動起來。

  “中國的商業銀行在全球排名非常靠前,應該參與推動制定行業標準。”萬事達卡大中華區總裁淩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隨著傳統銀行加入 “較勁”的陣營,多年來猶如大象般的銀聯,將要面對更加複雜的局面。

  最近的一次“挑戰”,來自於中信銀行。近日,該行稱,已與多家商業機構簽署手機支付合作協議,推出了一款新的支付工具,除擁有銀聯移動平臺所有功能外,還增添了二維碼支付功能。中信在與銀聯“深度合作”的基礎上,卻推出了一款“繞開”銀聯移動支付、更為便捷的二維碼支付來蠶食手機支付市場,其中況味,不言自明。

  銀行兩邊下注

  同一領域內的機構正快速轉變競合關係。就在中信銀行推出基於中國銀聯的NFC支付工具的三周後,中信銀行再次推出一款可以實現二維碼的無卡支付工具,使用時只要下載中信銀行手機銀行客戶端並進行銀行卡捆綁,無需持卡,手機一掃,15秒即可完成付款全程。

  隨著移動支付尤其是近場支付的進一步普及,可信服務管理平臺發展潛力十分可觀,無論是銀聯還是銀行,都寄望于打造支付平臺。

  “目前,尚不能確定二維碼支付將成為手機支付的主流,而銀聯的NFC支付也不可能一定是主流,我們新的支付方式和銀聯移動支付平臺互為補充,但是要比銀聯移動支付平臺多了二維碼支付方式。”中信銀行總行網路部總經理助理徐鵬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稱。

  那麼,為何在已加入銀聯支付平臺之後,企業還要推出新的支付方式?在國內移動支付産業鏈上的企業,無論是中國銀聯、電信運營商,還是商業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都在竭力打造自己的支付平臺,但實際上每一個參與移動支付的企業,可能成為平臺的參與者,而能成為平臺者寥寥。在平臺參與者看來,加入平臺關鍵在於用戶規模和提供的利益分成機制,而用戶是否使用平臺,還是要看平臺的應用和服務的種類和品質。

  “足夠大的用戶群、合理的分配機制、規範而開放的制度是平臺生態體系健康運作的關鍵。但最終還是要取決於用戶的選擇。”萬事達卡中國區總經理常青向記者表示。

  “銀行必須要有自己的模式,否則將受制於人。”徐鵬稱,銀聯支付平臺對銀行來説,應用場景被銀聯、運營商鎖死,銀行很難推動自主創新,因為創新應用場景必須通過平臺。

  平臺成本之困

  攪局者正破門而入,但消息並非都是樂觀的。徐鵬表示,銀聯目前的POS並不能支援二維碼支付。如果以中信銀行一家之力,鋪就支援二維碼支付的POS勢必是一筆鉅額投入。

  應該説,技術革新為金融業帶來了想像空間,但最終哪種支付方式可以成功,關鍵在於用戶的選擇。

  二維碼支付雖然大大提高了消費者支付的便捷程度,但對於商戶來説,成本亦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大漁是一家全國連鎖餐飲企業,該公司北京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每家店僅有一台POS,由銀行方面負責安裝等費用,如果另一家銀行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和便利也是樂於接受的。

  目前,國內的POS大都是銀聯聯合各類銀行機構鋪就,目前中國央行正大力推行晶片卡,而銀聯總裁許羅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可以使用IC卡的POS也同樣支援NFC支付。但徐鵬稱,異度支付有四種支付模式,其中NFC支付是與中國銀聯及中國移動合作,但二維碼支付不是,銀聯的POS暫不支援二維碼支付。

  據了解,支援二維碼支付的POS每台的成本大致在2000元~3000元。如果中信銀行推出的二維碼支付要佔領消費者手機螢幕,需要為合約商戶增添新的POS,將是一筆不菲的投入。

  “我們不可能大面積一下子替換銀聯的商戶,銀行沒有這個實力。我們鼓勵刷卡,中信的刷卡份額是有限的,我們要找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模式。”徐鵬向記者表示。

  中信銀行副行長曹彤則有另外一種説法:“我們並不是一個銀行包打天下的模式。今年主要的任務是將包括二維碼支付的幾種支付模式推向市場,做好市場用戶測試和客戶體驗。真正的客戶量、營業收入,甚至利潤的增加是擺在明後年的預算裏,並不放在今年的預算裏。”

  曹彤還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系統將向更多銀行開放,而清算必須通過銀聯,收單行與發單行之間的費用將按照銀聯的既定規則辦理。

  常青認為,近場支付産業鏈參與機構眾多,各參與方利益協調存在一定困難,而且目前該産業在國內仍處在初級階段,尚未形成穩定的産業格局。任何一方想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主導整個産業都是不現實的,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推動移動支付在中國的發展。銀行積極參與新技術的創新推廣值得肯定,否則將會給消費者帶來極大不便。

  目前,雖然國內移動支付方興未艾,甚至有些企業已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並沒有一家擁有鮮明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很難預測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明星銀行是哪家。(胡群)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