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災後重建過程中,金融工作的難點在於如何配套相應的信貸政策,以更好地滿足災區當地百姓及企業的需求。目前最為棘手的工作就是如何制定恰當的個人住房重建貸款政策以及後續落地工作如何操作。”前不久,本報記者赴四川雅安蘆山採訪中,在有感於銀行參與抗震救災、恢復災區生産生活所作出的積極貢獻時,也多次聽到當地銀行工作人員發出這樣的憂慮。
記者了解到,自“4 20”地震災害後,各大銀行在第一時間啟動了信貸管理應急預案,包括對災區既有貸款採取“四不”政策、臨時調整信貸額度發放應急貸款、對災後貸款採取利率優惠等一系列措施。但是,根據目前蘆山縣當地的實際情況,在今後的大規模重建工作中,還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金融問題。
既有貸款:處理爭議較大
地震發生後,蘆山縣絕大多數的房屋建築已經成為危房,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目前當地受災群眾還在搭建的應急帳篷中生活。對於他們而言,因災損毀房屋的既有貸款如何處理?今後的住房重建資金如何籌集?這些已成為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當地銀行面臨的一個操作難點。
地震發生後不久,廣大網民展開了一次關於“房子沒了,房貸還在”的激烈討論,如何解決災區既有房貸問題也引起了業內專家的熱議。從購房者角度而言,房屋作為貸款抵押品因災損毀,購房者本能地會有抵制還貸的心態,同時,由於經濟收入受損的實際情況,也使房貸變成了較重的負擔。而從銀行角度而言,作為一家企業,銀行也要謀發展、創利潤,若簡單地解除銀行與災區購房者的債權債務關係,將這些房貸一刀切入壞賬,對於銀行有失公平,同時也不符合市場經濟原則。
從現實情況來看,基於社會責任的考慮,大部分銀行在災後第一時間就已實行了“四不”政策:對災前已發放、因災不能按時償還的個人貸款不催收催繳、不罰息、不生成不良記錄,且不影響獲得災區其他信貸支援。然而,這些只是災後過渡性政策,並非長久之計。
據蘆山縣當地銀行業內人士透露,按照汶川地震後的經驗,許多銀行都將“房子沒了,房貸還在”這種因災導致無力償還的情況作為壞賬核銷,不算作客戶違約,同時也不計入銀行的不良考核。“從此次地震重災區雅安市蘆山縣來看,當地損毀房屋以農民自住農房和個人商鋪為主,其中有按揭貸款的比例並不大,特別是當地的自住農房貸款更為少有,這次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會借鑒2008年的做法。”該人士説。
據記者了解,到目前為止,當地各家銀行還未接到有關政策調整的通知。
農房重建:觀望心態
政府有關災後重建統一規劃出臺後,蘆山縣將面臨相當大的農房重建資金需求。
某銀行蘆山縣支行行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蘆山縣的農民人口大概在10萬人左右,在此次地震中,自住農房幾乎全部損毀。根據當地農民的生活習慣,農房既要住人,又要作為糧食儲藏室,每戶重建房面積至少為200平米,這樣一套房屋大概需要20萬元以上的重建資金。按照保守估算,蘆山縣約有1萬戶農戶具有信貸需求,以每戶10萬元的資金需求量計算,則整個蘆山縣農房重建至少需要10億元的信貸資金規模。”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從“5 12”汶川地震後的重建經驗來看,各行發放的農房重建貸款不良率相對較高。對於銀行而言,一方面農房重建貸款已經成為一個高風險貸款領域,任何一個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的企業都不願涉險;而另一方面,從社會責任和長期發展考慮,解決住房問題對於恢復農戶生産生活、維護災區社會經濟秩序穩定與健康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即使困難重重,銀行的這一業務也必須及時開展。面對至少10億元的信貸資金需求,各大銀行如何銜接?在提供資金的同時以怎樣的措施有效防範風險?積極支援重建能否為銀行帶來發展機遇?這些都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
一位蘆山縣銀行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災民和銀行方面都抱有一定的觀望心態,等政府出臺後續政策。到目前為止,當地銀行關於農房重建的相關信貸政策還未出臺。
“與汶川地震相比,此次雅安地震所得到的社會捐款以及中央財政撥款資金相對較低,銀行信貸資金必然成為重要的重建支撐。為此,雅安市政府最近召集了各金融系統負責人,下達了‘加大金融行業對災後重建的扶持’要求,但至於對銀行有何具體鼓勵措施,目前尚不清楚。”該人士説。
不過,汶川地震後銀行所採取的一些“雙贏”措施可以借鑒。例如:銀行在發放農戶重建住房貸款時要求,農戶申請貸款的同時必須同時辦理社保IC卡,自籌資金需提前到位並存入貸款人開立的IC卡中;待財政補助資金按計劃到位後,所有資金全額用於建房。
支援小微企業:面臨雙重困難
支援當地個體經營業主恢復生産的金融工作同樣艱巨。
據了解,災後大規模的重建計劃將會催生鋼筋、水泥、沙石等建築材料及裝修材料的極大需求,這能夠為當地相關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銀行方面透露,已經有不少外地相關企業試圖把握這一機遇,積極進入當地市場。這對於當地企業而言,既面臨著恢復生産的資金困難,同時又要面對來自外部的競爭衝擊。
上述支行行長透露,雖然銀行有心大力支援當地企業恢復生産,但目前存在著兩大困難。一方面是有部分業主思想較為保守,將災後重建、恢復生産的希望全部寄託于政府補貼,不願自行貸款;而對於那些想貸款的小微企業主而言,又面臨著抵押擔保上的困難。
“受傳統思想影響,當地百姓從心理上比較排斥‘欠別人錢’。對於他們而言,從銀行貸款也就意味著‘欠銀行錢’,這與‘欠別人錢’是一樣的道理。”某銀行蘆山縣支行的一位信貸員告訴記者:“我們曾經對一些個體經營戶做過調查,即使銀行提供的是無息貸款,他們也未必願意去貸。”
事實上,銀行信貸員的調查情況反映了縣城個體經營業主的一個現實情況:他們都在觀望政府的賠償補貼政策,不願意在政策出臺前自掏腰包;如果讓他們主動找到銀行貸款,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而對於那些積極爭取貸款資金生産自救的企業主來講,又面臨著抵押擔保的困難。“個體經營業主的個人住房和商鋪資産一般都位於蘆山縣本地,能夠作為抵押的房産已經基本損壞,急於貸款恢復生産的企業沒有了抵押物。同時,因為風險較大,擔保公司也沒有了積極性。”該行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