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

2013-05-08 09:41     來源:內蒙古日報     編輯:林天泉

華爾街鬥不過中國大媽真相:大鱷做空後再沒出手

  近期黃金暴跌後,大量中國民眾衝進最近的黃金店舖搶購黃金製品,他們一買就是幾公斤,因此被稱作是抄底黃金市場的“中國大媽”。

  “千萬不要把嚴肅的金融問題娛樂化。原因有二:4月12日和15日,美係基金聯手在金融市場集中做空黃金後,再沒出手,任由亞洲盤主導了兩周市場,但不出手不代表今後不出手;數百噸黃金的主力買家,怕不是最普通的鄰居大媽。”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炳南在微博上表示。

  “中國大媽”用的是大刀和長矛,而高盛用的是飛機和大炮,甚至是導彈等尖端投資手段,兩者是不對等的交易對手。”國泰君安期貨研究所研究總監陶金峰進行了生動的比喻,“有媒體稱,中國大媽打敗高盛,因為近期黃金反彈較好,這很容易誤導廣大的黃金投資者。”

  5月2日淩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下屬商品交易所(COMEX)6月份交割的黃金期貨價格下跌25.90美元,收于每盎司1446.20美元,跌1.8%,盤中跌逾2%,為4月15日下跌8.5%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真實的市場表現戳破了亞洲消費者托市的幻想。

  “鯨吞”黃金究竟幾何?

  金價在4月12-16日下跌225美元,創下逾30年來最大兩天跌幅。

  然而黃金期現貨出現“冰火兩重天”情景,北上廣深及沿海諸省份爆發“黃金搶購潮”。據報道,不乏單日單店黃金銷量創數千萬元記錄,香港黃金珠寶亦遭大陸淘金客搶購,據傳“庫存見底”。

  事實上,現貨黃金搶購現象不止發生在亞洲國家。美國鑄幣局數據顯示,4月金幣銷量高達20.95萬盎司,遠超3月的6.2萬盎司,為2009年12月以來最高單月銷量。因1/10盎司的美國鷹洋金幣熱銷耗盡政府庫存,美國鑄幣局23日被迫停售這一産品,自2009年11月來首次停售金幣。

  然而,這場現貨黃金搶購潮的具體規模尚無統計記錄。4月23日,《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率先在微博上表示:“業內人士透露,黃金412暴跌以來短短10天內,僅中國內地的投資人就鯨吞實物黃金300噸,約佔全球黃金年産量的10%!”

  記者查閱公開資料,5月1日前後各媒體報道的“中國消費者豪擲1000億,狂掃300噸實物黃金”數據尚無明確來源,其最早可查出處便是宋鴻兵的微博。

  為了解“10天消費300噸實物黃金”的實際意義,記者調取了各方數據。

  中國黃金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黃金消費量832.18噸,其中:黃金首飾502.75噸;金條239.98噸;金幣25.30噸;工業用金48.85噸;其他用金15.3噸。2012年中國黃金産量為403.047噸。

  若300噸黃金數據屬實,則相當於全國全年(包含工業用金)總消費量的36%,全年首飾金條用金的40.39%,或全國全年總産量的74.4%。

  “我們認為300噸的銷售數據有一定水分,提出時需慎重。黃金需求因素非常複雜,包含保值、首飾、工業、收藏等因素,很難確定該數據的真實性。”5月2日,南華期貨研究所金屬部高級總監曹揚慧表示。

  散戶隔空大戰華爾街?

  近日市場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傳言是“高盛投降”,並被普遍解讀為“中國大媽戰勝華爾街”。

  4月23日,高盛終止賣出黃金的建議,被傳為“華爾街賣出多少黃金,大媽們照單全收”。

  業內人士指出,高盛的投資建議早已做出。“從宏觀面到微觀面,華爾街金融巨頭的投資依據非常廣泛,亞洲市場的黃金消費增長即使可以算作一個因素,權重也不會很大。”曹揚慧表示,“事實上中國市場對華爾街的影響聊勝於無,金價主要影響因素都在歐美,且內盤金價一直對外盤亦步亦趨。”

  全球最大的黃金ETF“SPDR Gold Trust”,一般被認為是黃金市場晴雨錶。根據該基金提供的公開數據,4月11日至記者發稿前,SPDR持倉量由1181.42噸持續降低至1075.23噸,銳減9%;資産凈值總額亦由594.3億美元降低至502.6億美元,一路慘降15.4%。這一過程中,多頭作用並不明顯,跌勢卻十分明確。

  近日喧囂塵上的“中國大媽”恐將“站在高崗上”。分析人士指出,與其認為黃金大搶購表現了中國投資者的實力,毋寧説是因房地産受調控、股市萎靡不振,普通投資者缺乏安全感並迫切需要新投資渠道。(本報綜合報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