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信用卡消費很方便。現在,越來越多信用卡推出“失卡保障”政策,即使不小心丟卡,也能避免損失。理財經理在推薦信用卡時,經常把這一條當做賣點。
但現實生活中,一些人信用卡被盜刷後找到銀行要求返還損失金額,卻遭到了銀行方面的拒絕。理由是,“失卡保障”政策不適用於“密碼+簽名”的刷卡方式,損失只能由卡主承擔。這是怎麼回事?信用卡卡主又該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呢?
“失卡保障”一般不包括密碼交易
郭小姐準備年底結婚。因為家裏要裝修,還要置辦彩電、冰箱等大件物品,所以她多辦了幾張信用卡。郭小姐覺得用信用卡消費比較划算,有些地方除了刷卡有優惠,還有額外的獎品和積分。
可沒想到,就在前幾天,郭小姐的錢包被偷了。包裏的身份證、1000多元現金和剛辦不久的信用卡通通都丟了。更令郭小姐心急如焚的是,錢包裏的1張信用卡已經被人盜刷了5000多元。當收到信用卡的“交易短信通知”後,她馬上打了挂失電話。郭小姐感到很奇怪,明明信用卡是有密碼的,或許是小偷看了她的身份證,用生日作為密碼嘗試而盜刷成功。
之前郭小姐聽説過,信用卡“有失卡保障”一説。於是,她去辦卡銀行諮詢相關情況。
可最受打擊的是,郭小姐竟然不能享受“失卡保障”。銀行的信用卡業務負責人告訴她,“失卡保障”多針對非密碼交易。小郭選擇的是憑“密碼+簽名”的交易方式,這並不在銀行提供的失卡保障範圍之內。
“信用卡的失卡保障,針對的基本是簽字消費。”該銀行的某負責人説,使用了密碼的消費一般不在其列。除了交通銀行的“用卡無憂”服務,持卡人通過POS機刷卡簽字完成的交易,挂失前48小時所發生的損失可以得到賠償外,其餘的信用卡“失卡保障”的保障範圍均不包括密碼方式的交易。
非密碼交易的保障額度不同
那麼,到底失卡保障是什麼服務呢?
原來,失卡保障是指信用卡客戶遺失信用卡後,銀行對持卡人在挂失前一定時間內,因被人盜刷信用卡而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
銀行現在對信用卡提供的“失卡保障”,大都是針對非密碼交易的情況。
據介紹,包括交通、廣發和華夏等多家銀行,都推出了“失卡保障”政策,一般保障的時間,是卡片挂失前48小時或是72小時內。在這期間,如果出現信用卡被盜刷的情況,銀行可以代持卡人向保險公司索賠。
從各家銀行公佈的“失卡保障”政策看,這項業務多是針對信用卡的非密碼交易,也有部分銀行包括所有POS機刷卡交易。但取現、網路交易和轉賬等,都不包括在內。
“其實,沒有密碼的信用卡丟失後被盜刷,也並不一定能獲得全額賠償。”保障的額度也並不相同,有些銀行保障的是信用卡的最高授信額度,有些銀行則只是保障最高1萬元到1.5萬元。超出這個額度的,即使是非密碼交易,銀行也是不給賠償的。並且,失卡保障在賠付時需要經過多道繁瑣的手續。
其一般的流程為:持卡人發現信用卡丟失或被盜、被搶——持卡人致電信用卡中心客服申請挂失、繳納挂失手續費——查核是否有盜刷交易。若存在盜刷交易,則需填寫《失卡保障申請表》、準備其他完整的索賠資料——快遞至卡中心指定地址——等待處理結果。若不存在盜刷,則只需申請補辦新卡。
密碼和簽名,使用哪種更安全
那麼,到底密碼和簽名哪個更安全?筆者又諮詢了招商、廣發、交通等幾家銀行信用卡中心。
“密碼和簽名各有利弊。”銀行的客戶經理老黃説,國內信用卡使用者更喜歡帶密碼的信用卡,而在國外信用卡一般是不帶密碼的,並不存在哪種更安全的情況,如何選擇由消費者個人來決定。
如信用卡沒有密碼,儘管被盜刷後客戶承擔的責任較小,但那樣的一張卡無法在ATM機上取現,也沒法在網上購物時作為支付工具;只能在商戶那裏刷卡消費,方便度不夠。
銀行現在對信用卡密碼的設計也更加人性化,分為電話銀行密碼、網上支付密碼等多個密碼。持卡人可以在刷POS機購物的時候,使用簽名消費;在進行網上銀行交易時使用密碼交易,這樣可以在方便持卡人網路、電話支付的同時,最大化地為客戶避免損失。
黃經理表示,如果“失卡保障”無法足夠地補償客戶的損失,一些信用卡盜刷責任劃分會通過訴訟途徑解決。這時如信用卡簽單上的字跡和信用卡背面的字跡非常相似,客戶也並不能完全免責,甚至要承擔大部分的責任。
“因此,信用卡最好辦消費短信提醒,這樣卡丟失之後能儘快發現並辦理挂失。”他提醒説,信用卡背面的簽名不要過分簡單或易於模倣,特別是像“丁一”這樣簡單的名字,簽名也需要適當的防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