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員工持股計劃遇冷

2012-08-17 10:04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范樂

  證監會8月初剛公佈《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管理暫行辦法》之後,部分銀行立刻就此事進行了內部討論。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對該計劃感興趣的銀行僅限少數幾家股份制銀行,而多家大行仍“按兵不動”,沒有將《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管理暫行辦法》提上討論議程。此外,銀行內部員工對員工持股的反應冷淡,較擔心成為救市的“炮灰”。

  政策出爐

  8月4日,證監會發佈《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管理暫行辦法 (徵求意見稿)》稱,上市公司能根據員工意願,將不高於應付員工工資、獎金等現金薪酬的30%委託資産管理機構管理,通過二級市場購入本公司股票並長期持有,持有鎖定期很可能長達3年。

  事實上,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股價多數已跌至 “價值投資”區間。尤其是銀行股,浦發銀行股價已跌破凈資産,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股價也在 “破凈”邊緣。

  “銀行股的投資價值在於下跌的空間很小,風險不是很高。很多銀行高層回購股票都有心無力,通過這種員工持股的做法來救市也是一種思路。”某證券公司銀行分析師表示,簡單地看,這對銀行肯定是一個利好。

  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該行的高層就曾對員工持股內部計劃有過溝通,但是還要徵求員工意見。“這件事情很複雜,還涉及委託機構,實施可能還需較長時間。”

  相比這家股份制銀行的進展,更多的銀行眼下只是在觀望。據記者了解,大行目前對此事似乎還不太熱心。農行一位高管稱最近沒有討論這事。中行相關人士則稱還沒聽説這個事,現在也不是合適的實施階段。工行某分行負責人也稱,這個事好久以前説了,後來一直沒討論。建行新聞處人士表示,不清楚此事。

  “我們還沒看到文件,銀行內部也沒有對這件事有過任何討論。”中信銀行高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

  爭議猶存

  “從2008年之後,銀行員工持股的情況就很少了,監管層一直也沒開這個口子。這個時候要恢復銀行員工持股,可能會存在一些障礙。”國有大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商業銀行員工持股在2008年之前曾有過熱烈討論。2007年7月,建行在上市前曾專門推出了一個員工股權激勵方案,其中27萬名員工認購8億股。

  當初該方案提及,激勵方案的資金來源為員工自願出資、建行提取並分配的專項績效資金及激勵基金。員工的自願出資為本人上年度稅前工資額的5%至10%;專項績效資金為員工本人出資額的19.9/80.1;激勵基金由建行以當年凈利潤增加額為計算基數按一定比例計算提取。其中,每年計算提取的激勵基金數額不得超過當年凈利潤的5%。

  股票來源方面,獨立受託人將根據激勵對象的授權,以員工自願出資、專項績效資金和激勵基金通過二級市場購買、股東轉讓、定向增發等方式購入建行股份,並代表激勵對象統一持有股份。

  從模式上看,該方案與《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管理暫行辦法 (徵求意見稿)》有諸多共同點。同樣是員工自願出資,以委託第三方機構的形式在二級市場上購買股票,而區別僅是薪水的提取比例從上限10%放大到了30%。

  “國有大行推行員工持股計劃必須非常謹慎。除了合法性之外,公平性也是一個極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銀行剛經歷了‘暴利’風波,這個時候推出員工持股可能會有一些風險。”上述人士稱。

  員工的擔憂

  儘管銀行股價現在已經被戲稱為“白菜”價,但銀行員工仍擔心成為最後的接棒者,淪為救市的“炮灰”。

  與此同時,很多銀行職員傾向於薪水以現金的形式下發,對從二級市場購買銀行股票的意見並不感興趣。

  “每月的工資本來也沒有多少錢,買不了多少股票,用30%來持股票的話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相反,現在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的情況比較嚴重,也不想冒著做‘炮灰’的風險。”一家國有大行基層員工表示,員工持股計劃和在高管群體中推行的股權激勵不同,員工持股計劃用於購買股票的資金來自於自己的現金收入而非額外獎勵。而今股市行情這麼糟,要是虧損了就太不值了。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一些銀行員工不僅不願意每月口袋少30%的現金,還對員工持股計劃的自願性表示了懷疑。“如果銀行把這些東西列在考核裏面,或者給予隱形的壓力,最後産生損失可能還是自己買單。”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