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審視美元“濫發”下的全球再平衡

2012-11-22 09: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美元“濫發”的政策是一場賭博,而國際社會最擔心的是美聯儲向金融市場注入的資金不會進入美國的實體經濟,而是流入海外市場,形成一些國家的資産泡沫。

  全球再平衡問題,是整個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問題,必須是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等相關國家,一起肩負起各自的責任,通過促進各國自身經濟結構的調整,來促進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但是,要充分認識到,在這一過程中,誰調整時間越快、越全面,誰就越主動。

  中國近年來一直堅持擴大內需,尋求內外平衡的發展。事實上,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以後,已意識到中國是一個大國,經濟發展必須以國內消費為主。最近確立的“十二五”規劃的總體方向和戰略任務也明確了,在今後5年中,要把內需特別是國內的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中國在再平衡過程中,首先要想盡辦法加快調整。

  能不能把居民消費率作為一個約束指標,提出每年提高1至2個百分點的目標?現在靠收入分配改革等措施,估計可能不會儘快啟動中國的居民消費,怎麼辦?同時,政府手上拿了17萬億的優質資産,中國移動、中石化、工商銀行,這麼多的國有資産,能不能逐步地出讓一部分好資産給那些有錢炒房地産、沒地方投資的中産階層,賣給他們,把國有資産存量盤活,政府出讓股份換得的現金,集中用於救窮人,如改善社保體系,搞補貼,支援農民,擴大消費。要想盡辦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準,現在的問題是“窮人想消費,沒錢消費”,而中國的主體消費是窮人消費,要想盡辦法讓他們消費。

  其次,需要著力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我們必須抱有持續的、漸進的態度來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同時在改革過程中不能讓全球化趨勢中斷。

  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非常重要,但最大的阻力是美國。總結歐元的産生背景,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讓目前美元主導的貨幣體系逐步過渡到多元化的貨幣體系。現在,歐元區在發展,亞洲的貨幣合作在發展,拉美的貨幣合作在發展,互相發展,彼此制衡,慢慢往前走,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在這個過程中,大前提是必須要保證全球化趨勢不中斷,國際貨幣體系才能逐步地、漸進地推進。

  再次,人民幣國際化尚有空間。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國際化是應對當今世界有缺陷國際貨幣體系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但是人民幣國際化又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核心思路有三條:第一,要想辦法讓人民幣儘快“走出去”。第二,創造一個離岸市場,在離岸市場上讓人民幣存款、貸款、投資,使各種金融業務活躍起來。第三,全世界願意拿人民幣,是基於能享受中國經濟增長的好處。因此,中國政府必須開設一定的“管道”,通過離岸市場,人民幣回流到境內,比如説用Q FII的渠道、中國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幫助海外人民幣持有者投資境內,同時進一步向海外人民幣放開中國債券市場,而不是股票市場。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