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有報告指出,當前全球影子銀行規模高達67萬億美元,FSB要求全球各國央行及監管機構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
影子銀行是指將銀行貸款轉化為各種信用産品,通過這些信用産品獲得信貸資金或對信貸進行無限擴張。例如政府希望通過信用過度擴張來化解民生及經濟問題,投資者及企業希望信用過度擴張來增加利潤及獲得最大利益等。
在中國,一個巨大的影子銀行體系也在快速形成。2002年以前國內企業融資90%以上來自銀行貸款,但是2011年這個比例下降到58%,即銀行信貸在社會融資總額比重快速下降,而銀行之外的委託貸款及信貸貸款等則快速增長。我們看到,銀行正規渠道的貸款利率在6%左右,而民間信貸市場利率達到20%以上,巨大的利潤空間,促使了大量正式或非正式貸款仲介公司出現,不同的信用産品産生,也激勵了銀行業務“表外化”。其中,銀行理財産品是這種銀行表外業務主導部分,2011年中國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規模高達18萬億元之多。
現在監管部門關注的是數據可統計到的地方,更多沒有統計的民間金融市場,其影子銀行的規模有多大尚不得而知。由此可見,由於國內影子銀行基本上處於監管真空之下,它受高額利潤驅使,不僅規模快速膨脹,而且無孔不入。特別是這些資金大多進入高風險住房市場。從現有的統計指標來看,房地産開發投資資金,來自於銀行貸款的比重連年下降。如果房價上漲時,各種問題與風險都可掩蓋下來,但是當房價出現下行,影子銀行的風險就會暴露出來。
因此,對於國內影子銀行的規模有多大,風險有多高,僅是看政府公佈的統計數據是無法判斷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幾年社會融資規模快速擴張已經露出了影子銀行的端倪,如果放任其發展,潛在風險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