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68次提到了“改革”,關於改革的內容也佔據了很大篇幅。改革是中國目前的共識,但具體怎麼改,需要什麼樣的頂層設計,關鍵在哪,至今仍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
3月17日,2012年中國高層發展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提出了“頂頂層”設計的概念。
吳敬璉認為,過去一年我國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各地沿用的政府主導的發展方式投入太多、成本太高,不可持續,主要原因是經濟體制障礙沒有得到消除,有利於創新和創業的體制沒有建立起來。
吳敬璉強調,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加強“頂頂層”設計,調整政府與市場間的關係。具體來説,目前大家都在熱烈討論各個部門的改革,比如金融頂層設計、財稅頂層設計。“但是,有一個問題首先要解決,就是這個‘頂頂層’的設計。”吳敬璉説。
現在不存在“摸著石頭過河”
關於“頂頂層”設計,吳敬璉告訴《中國經濟週刊》,這是對兩個不同方向的選擇問題:是要一個能夠實現社會公正和共同富裕的法治的市場經濟?還是要一個由強勢政府控制國民經濟和整個社會的國家資本主義,乃至權貴資本主義?“這是我們面臨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過去三四年裏面爭論很大的問題,我認為,現在應該是到了得出結論的時候。”
吳敬璉表示,自己的觀點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鶴一致,即中國經濟的成功並不能歸納成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模式的成功,而是要堅持30多年來的改革方向,堅持發展市場經濟。
對於中國30多年來的改革一直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和總體規劃,至今還在“摸著石頭過河”的觀點,吳敬璉不認同。
他認為,“1994年外匯改革、財稅改革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摸著石頭過河”,是在改革初期既沒有傳統的理論可做依據,也沒有現成經驗可資借鑒的情況下的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或者叫做“次優選擇”。後來,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制度不斷完善,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還通過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議》。這些規劃設計的執行,直接帶來了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繁榮。
吳敬璉認為,這可以用來反駁一些人認為過去改革沒有一個總體規劃,所以各種社會問題的解決要走向另一個方向,即增強政府力量,用政府大量動員資源、維持高增長。
“高鐵奇跡”下的“大政府”弊端
至於是“更多地發揮市場力量”還是“利用政府動員資源的強大力量去投入、推動經濟發展”,吳敬璉表示,各種討論非常有益,但是結論已經明顯,過去幾年一些地方用“大政府強國企”的方式實現了高速增長,但其掩蓋的問題正在逐漸暴露。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高鐵奇跡”,吳敬璉表示,高鐵當然是成績,但是因為用了這樣的方式(大政府強國企),所以現在兩萬億的債務怎麼處理?“十二五”期間,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原計劃是1.8萬億的高鐵投資,現在實際上做不到,今年肯定不能維持相應的投資水準。但已開工項目怎麼辦?這就是一個問題。
吳敬璉表示,改革的焦點是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核心的問題都是政府自身的改革。這個改革確實最難。原因就是政府自身的改革將會觸動政府和官員的權力及利益。換句話説,就是要有勇氣和決心“革”自己的“命”。改革要取得突破,需要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配合起來推進。只有這樣,才能從行政命令支配的經濟,政府機關和黨政官員的自由裁量權特別大的命令經濟,轉變為一個規則透明、法治的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