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金融市場的信用擴張真正服務於實體經濟,而不是讓過度的信用擴張在金融體系內部迴圈;如何把信用擴張界定在合理的邊界內,以此消除金融市場的嚴重風險與危機,才是當前金融危機更深層次的問題。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本週一的海南博鰲開幕式上發表的演講中表示,儘管中國經濟增長態勢沒有改變,但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尚未消除,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還在持續,實現世界經濟全面復蘇仍將是個長期曲折的過程。
在此,李克強副總理指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即從2008年9月美國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近4年了,許多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的影響不僅沒有消除,反而隨著世界各國不同的救市政策出臺,國際金融市場潛在風險越來越大。
那麼,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的問題是什麼?可以説,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不少國家都是憑藉過度的信貸擴張來激勵與刺激經濟及保持經濟增長,來緩解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
在過度信貸增長的條件下,企業可以用其通脹後的資産作抵押,以借取更多的資金擴大企業規模。家庭可通過低廉的信貸來增加其財富效應及擴張其消費。
一股消費熱潮也就風起雲湧,政府則通過這種過高的消費熱潮拉動經濟增長;同時政府也讓大量資産在金融體系內快速迴圈來推高各種資産的價格,讓投資者及各種機構的資産及財富在這個過程中快速增長,同時行為主體也債臺高築。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廉價的信貸資金過度擴張在金融體系內的迴圈被打破,“去杠桿化”對過度的信用擴張有所收縮,但各國政府為救市所採取的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看上去緩解了金融危機的衝擊,但又以另外一種新方式在過度擴張信用。
上周國務院批准了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方案,希望闖出一條通過有效金融政策來增強中小企業融資競爭力的路,但這也同樣面臨如何避免過度使用現有的金融體系的問題。
如何把金融市場的信用擴張真正服務於實體經濟,而不是讓過度的信用擴張在金融體系內部迴圈;如何把金融市場信用擴張界定在合理的邊界內,以此消除金融市場的嚴重風險與危機,才是當前金融危機更深層次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