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銀行家認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應收縮

2013-01-06 08:35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王偉

  編者按

  2012年以來,中國銀行業的經營壓力顯著。世界經濟低迷,中國經濟增長呈現持續回落態勢,企業景氣度持續下降,銀行業面臨著信貸需求不足、風險水準上升、利潤空間壓縮等挑戰。同時,資産業務繼續受到從投向到規模的一系列嚴格約束,對於銀行收費的輿論與監管約束也給銀行中間業務的提升帶來壓力。更為重要的是,社會融資的日益多元化,以及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對中國銀行業的發展格局正在産生深遠的影響。由中國銀行業協會最新完成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2》展示了銀行家應對壓力的思考與行動。

  最看好

  小微企業貸款仍是公司金融業務發展的重點領域

  在未來公司金融業務發展重點的調查中,小微企業貸款以高達77.4%的佔比繼續位居首位,緊隨其後的是現金管理、國際貿易融資及對外擔保,佔比分別為45.1%和43.1%(見圖1)。

  調查顯示,在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滿足小微企業貸款需求已成為銀行公司金融戰略佈局和業務發展的重點。同時,在政府和監管機構的政策引導下,商業銀行普遍採取了降低小微貸款門檻、提高放貸審批效率、提高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等方式來發展小微企業貸款。

  此外,多數銀行家繼續認可現金管理、國際貿易融資及對外擔保、財務顧問等業務在公司金融業務的重要地位,體現了商業銀行對企業綜合化、專業化資金管理及運作需求的主動回應。與2011年相比,國際貿易融資及對外擔保在2012年的調查中更顯重要,而集團客戶貸款佔比則有所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業銀行更加重視在傳統貸款業務的基礎上發展貿易結算類業務。

  私人銀行在個人金融業務發展重點中首次位列第一

  中國銀行業的私人銀行業務雖然開端于2007年,但得益於中國高端財富市場的迅猛增長,私人銀行業務也在呈現跨越式發展的態勢。在對個人金融業務未來發展重點的調查中,私人銀行、財富管理和信用卡分別以71.6%、68.7%和56.5%的比例排在前三位。與前幾年的調查結果相比,私人銀行躍居第一位,體現了在高凈值人群規模不斷壯大的背景下,為高端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資産管理服務已成為商業銀行發展個人金融服務的重點(見圖2)。

  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重要性下滑明顯,佔比從2010年的53.6%,降至2011年的33.9%,又降至2012年的22.5%,這與國家對房地産行業的政策調控緊密相關。

  最擔憂

  房地産、紡織、造紙、造船成為信貸重點限制行業

  調查顯示,2012年銀行重點支援行業中,戰略新興産業以72.0%的比例居首位,物流業、傳播文化業以超過半數的比例位列其後。銀行業重點限制的行業中,房地産業以67.4%的比例高居榜首(見圖3)。

  與2011年的情況相比,由於取消了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及公路行業風險暴露,銀行業對公路鐵路運輸業的支援力度出現下降,且有超過20%的銀行家表示將限制對公路鐵路運輸業的貸款規模。此外,在國家倡導節能環保、低碳經濟的背景下,造紙業、紡織業、冶金業也是重點限制的行業;國際航運市場低迷,船舶製造業景氣度變差,也成為銀行業重點限制行業。

  戰略新興産業中,節能環保産業、高端設備製造業、新能源繼續成為銀行家表示重點支援的領域,與2011年基本保持一致。具體來説,有57.6%的銀行家選擇支援節能環保業,選擇支援高端設備製造業和新能源的銀行家均為46%左右,而僅有4.5%的銀行家表示暫不涉及相關領域。

  六成以上的銀行家認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應收縮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普遍存在規模大、期限長、用途監督困難等問題,其風險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儘管目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的清理規範工作有序推進,但銀行家對平臺貸款依然持謹慎態度。調查顯示,六成以上的銀行家表示應收縮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規模,其中44.2%的銀行家選擇了“適當收縮規模”,20.9%的銀行家選擇了“大力縮減規模”(見圖4)。

  調查顯示,不同地區的銀行對待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的態度有所差別。相對西部地區,中部、東北及東部區域的銀行家群體對待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態度更顯謹慎,認為應該大力縮減規模的佔比分別為26.8%、23.1%及21.5%,西部地區由於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數量相對較少,僅有13.7%的西部銀行家認為應大力控制。

  最糾結

  近八成銀行家表示將擴大理財産品業務規模,50.9%的銀行家認為理財産品形成的大量表外資産可能會對銀行的資産品質和經營穩定性帶來影響;49.6%的銀行家對理財産品資金投資標的面臨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表示擔憂;對於商業銀行開展理財業務中存在的盲目承諾收益的問題而引發的聲譽風險,也有超過四成的銀行家關注

  調查顯示,近八成的銀行家對於理財産品業務的發展持支援態度,其中54.3%的銀行家認為可適當擴大規模,23.6%的銀行家認為應大力增加其規模。

  在銀行理財産品爆髮式增長的同時,理財産品市場存在的風險也成為監管層、業界及投資者關注的重點。調查顯示,對銀行資産品質的影響和投資標的資産面臨的風險成為銀行家最為關注的風險,其中50.9%的銀行家認為理財産品形成的大量表外資産可能會對銀行的資産品質和經營穩定性帶來影響;49.6%的銀行家對理財産品資金投資標的面臨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表示擔憂;對於商業銀行開展理財業務中存在的盲目承諾收益的問題而引發的聲譽風險,也有超過四成的銀行家關注(見圖5)。

  此外,調查還顯示,75.2%的銀行家對理財産品同質化、價格惡性競爭表示關注,體現了銀行家對目前理財産品市場現狀的擔憂。出於監管壓力、聲譽風險等方面的考慮,目前各家銀行理財産品的基礎資産主要集中在貨幣市場、債券及組合投資類産品,而依據客戶偏好設計開發的産品很少。

  另外,逾三成被調查對象認為“投資者教育不到位,缺乏必要的風險承受能力”、“未能在客戶分層基礎上匹配相應風險的産品”、“尚未形成獨立的産品研發能力”也是理財産品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面對當前第三方理財機構、證券公司、保險機構在資産管理業務方面的較快發展,多數銀行家認為這對銀行理財業務的正面影響大於負面影響。55.8%的銀行家認為競爭對手的增加可以倒逼銀行加快理財産品的創新步伐;46.7%的銀行家認為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發展將為銀行帶來託管、代銷等業務機會;32.4%的銀行家表示由於很多銀行已經開展綜合化經營,具備上述不同機構的優勢,市場變化對其影響不大;僅有1.2%的銀行家認為第三方理財機構、證券公司、保險機構的快速發展對銀行理財業務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半數銀行家認為應該加大銀行業向民間資本開放力度,但高達86%的銀行家認為,“不具備相應的風險管理能力”是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的主要風險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推進股權多元化,切實打破壟斷,放寬準入,鼓勵、引導和規範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參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改制和增資擴股”。調查顯示,54.8%的銀行家認為,最應該加大對民間資本開放力度的領域是銀行業,佔比最高。此外,選擇“基金”、“信託”、“保險”、“證券”的銀行家佔比分別為48.7%、48.1%、40.7%、37.8%,選擇“其他類型金融機構”的佔比為3.8%。

  能否向民間資本放開村鎮銀行的發起設立,關係到民間資本在中國能否真正控股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這一重大問題上,銀行家普遍的立場是相對積極的。調查顯示,近八成銀行家認為,村鎮銀行的發起設立可以“向具備一定資質的企業放開”,該選項佔比79.4%。此外,認為“無須放開”、“全面放開”的銀行家佔比分別為11.9%、8.7%。

  在積極支援村鎮銀行的發起設立向民間資本開放的同時,銀行家也表達了對其風險的擔憂。調查顯示,高達86%的銀行家認為,“不具備相應的風險管理能力”是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的主要風險。選擇“容易引發關聯交易”的銀行家佔比為55.1%,超過一半。此外,選擇“引發銀行業惡性競爭”、“無法滿足資本需求”的銀行家佔比分別為22.6%、13.1%。只有1.5%的銀行家認為“不存在風險”。

  2011年底,國務院出臺支援小微企業金融財稅政策措施,其中提出要強化對小微企業、社區、居民和“三農”的金融服務。銀監會也提出在審慎監管的基礎上,引導金融機構增加服務網點,向轄內縣域和鄉鎮地區延伸機構。超過一半(53.3%)的受訪銀行家認為新型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仍處於初步階段,發展潛力很大”。但同時也有三分之一(33.6%)的受訪者認為非銀行金融機構“已經開始進行客戶和資源的爭奪,須高度重視”。而認為非銀行金融機構“仍處於起步階段,未來對銀行衝擊不大”(4.8%)、“行業發展受諸多限制,能成氣候”(2.4%)的銀行家居少數。

  2012年3月28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實驗區。調查顯示,對於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點,銀行家大多持審慎觀望態度。79.8%的銀行家認為“試點有必要,能否在全國推行開來,要進一步觀察試點改革情況和效果”。超過六成的銀行家將規範民間資本的發展看做是金融綜合改革試點能否成功的關鍵。僅有14.4%的銀行家認為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點是中國金融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建議在全國推廣,反映了銀行家群體對綜合改革試點的審慎態度(見圖6)。

  最頭疼

  業績壓力在工作中最讓人頭疼,尤以分行層面顯著體現

  近年來,在銀行家的帶領下,中國銀行業保持快速發展,銀行利潤高速增長,但與之相伴的是,銀行家群體也面臨著諸多困擾與挑戰。調查顯示,在當前市場化程度日益加深、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的趨勢下,近半數的被調查對象(48.5%)認為,業績壓力已成為最為頭疼的因素;此外,30.7%的銀行家選擇“頻繁的應酬”、28.4%的銀行家選擇“過多的會議”,28.0%的銀行家選擇了“戰略的制定和落實”(見圖7)。

  比較總行與分支行,最令總行高管頭疼的前三個方面分別是業績壓力(34.3%)、部門間的協調(31.9%)和戰略的制定和落實(28.7%);最讓分行高管頭疼的前三個方面分別是業績壓力(55.4%)、頻繁的應酬(35.0%)和過多的會議(31.9%)。由此可得出如下結論:一是業績壓力是總分行共同面臨的首要困擾,但分行作為主要的利潤來源,其受到的業績壓力明顯高於總行;二是相對而言,總行管理性工作的佔比更多,因而花費了更多精力用於部門間協調和戰略制定落實工作,分行高管則需要優先應對伴隨業務開展而來的頻繁應酬與會議。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