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簡稱紐交所)首席執行官鄧肯 尼德勞爾近日來滬訪問。他幾乎沒有提“金融危機”這個一年來的熱詞,而是反覆講“上海證券市場國際板”,因為這是紐交所急欲跳進的一眼“溫泉”。
“近一年來,我們比以往更加關注中國將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努力,而醞釀中的國際板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內容。紐交所不僅想在上海掛牌上市,而且希望成為眾多外國公司來上海上市的諮詢顧問。” 鄧肯 尼德勞爾説。
對於上海證券市場國際板的前景,鄧肯 尼德勞爾認為“會取得成功”:在良好的宏觀經濟層面支撐下,中國的機構及個人投資者“能力很強”,國際板的交易一定會很紅火。
與之相若,著名網路和通信設備供應商美國思科公司,近日“突然”決定投入上千萬美元,在上海世博園區建設展示面積近2000平方米的企業館,重點展示未來10年的“智慧+互聯生活”,以此抓住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率先復蘇的中國市場。
“我想這是一個雙贏的決定。思科建設企業館符合自身的中國市場戰略需要,同時對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演繹也非常有幫助,更加顯示出世博會在金融危機中凝聚信心的作用。”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負責企業館等片區管理的陳超告訴新華社記者。
實際上,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海嘯”面前,國際投資者普遍收縮或暫停了對外投資,對中國市場也不例外。以上海為例,今年以來,吸引合同外資與去年同期相比持續下降,截至第三季度,全市吸收合同外資同比下降23.4%。
由於中國政府及時出臺了所有經濟刺激計劃,加之上海主動以結構調整促進産業升級,為外資開拓了新的空間。自7月份以來,上海吸收合同外資已連續3個月環比增長,尤其是以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産業吸收外資漲幅明顯,前三個季度,上海吸收合同外資的78.8%來自第三産業,服務産業為主的吸收外資格局進一步鞏固。
據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統計,1-9月,上海新批第三産業項目2019個,合同利用外資77.5億美元,扣除房地産業因素,同比僅下降8.9%,新批投資性公司、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共計52家;相比起來,製造業新批項目僅250多個,合同吸收外資19.57億美元,同比劇降34.6%。通過産業結構調整,上海吸收外資實現了“二産不亮三産亮”。
近日,排名世界第五的工業氣體供應商日本大陽日酸株式會社在上海新開了一家醫療氣體公司。粗看這是一家製造企業,但其著眼的是中國潛力巨大的以個人用氧為重點的家庭醫療氣體市場,是一家二、三産業結合的新型外資企業。
大陽日酸株式會社社長松枝寬佑告訴新華社記者,國際金融危機讓大陽日酸的海外投資更加小心謹慎。“但看到危機中的中國市場依然活力旺盛,而且由於發展階段不同,中國有望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家用醫療氣體市場,大陽日酸決定加快對華投資,尤其服務業新領域。”
中國美國商會兩個月前發佈的《2009年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是中國緣何在金融危機中繼續成為外商投資沃土的另一“注腳”。這一報告顯示,受訪的400多家美資公司在2008年總體營業情況較好,74%實現了盈利,91%選擇繼續擴大在華業務規模,只有2%取消了在華投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