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一哄而上”式創業潑點冷水

2016-03-10 15:13:00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商海無情,面對資金、技術、經驗等難關,大學生創業者如何在商海中保持定力、搶佔商機、規避危機,是不容回避的問題。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在兩會現場發言時表示,“雙創”讓人振奮,不過具體執行時也應注意,大眾創業不是人人創業,不是每一名大學畢業生都要創業,哪些學生適合創業,創業前應該準備什麼,都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如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在引領社會風氣,但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這波洶湧的創業潮中,頗有“一哄而上”的傾向。青年大學生的創業熱情無可厚非,但對大學生而言,勢單力薄、實力有限,如果不未雨綢繆,有可能會“一哄而散”。商海無情,面對資金、技術、經驗等難關,大學生如何在商海中保持定力、搶佔商機、規避危機,是不容回避的問題。

  “大眾創業”不等於“人人創業”。麥可思發佈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3年後有超過半數的人退出創業。由是觀之,雖然想創業的人不在少數,但創業畢竟不是件容易事,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能走上創業之路並獲得成功。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大學生也不可能一窩蜂地都去創業。創業不僅僅是純粹的商業活動,而且是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創業過程並不光鮮反而異常艱苦,如果沒有信心、決心、恒心,缺乏定力、能力、毅力,“為創業而創業”註定難有結果。創業應審時度勢、明確定位、順勢而為,尤其是大學生創業不能偏廢學業。長遠來看,創業要融入學業,以創業教育引導學生認準努力方向,關注社會需求,建立問題導向的思維方法,切實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與實踐。成功的創業教育,從來不是“創建企業的教育”,而是擔負起學生創業引路人的角色,教育引導大學生辯證看待創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理念,塑造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技能,教會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使未來創業者具備良好的智商和情商。

  “創業艱難百戰多”,傳授創業知識容易,內化為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難,取得成功更是難上加難。對於立足於創業創新的學生而言,創業之前必須擁有強烈的內在意識和心理需求,並嚴格審視自己的性格、能力及掌握的資源,而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追隨。

  創業有風險不可怕,也並不意味著風險不可控,關鍵是“不打無準備之仗”,善於從紛擾的創業潮中看到努力的方向。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對於創業創新做了進一步指示,提出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網際網路+”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構建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充分體現了政府為創業創新營造良好環境、提供強大助力的決心。可以想像,創業創新釋放的“倍增效應”,不僅能厚植創業創新文化,激活市場細胞和民間潛能,釋放經濟社會活力,更能形成良好的示範效應。(郭立場 作者係河南信陽師範學院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6年3月10日第2版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