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6 08:54: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是北京的新定位。目前來看,儘管北京的創新研發投入強度全國領先,創業浪潮此起彼伏,但北京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過程中,仍存在科技工作者創業意願低於全國水準、創業的成本較高、原始創新不足、融入全球創新版圖主動性比較欠缺等問題。如何破除制約首都科技創新的思想和制度障礙,改善薄弱環節?本刊邀請三位專家學者從體制機制創新、高端人才聚集、協同創新等多個角度為北京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出謀劃策。
1.立足全球視野拓展創業發展空間
羅暉:綜觀全球,世界級科技創新中心具有一些共性特徵,例如創新研發投入強度大且持續性強、擁有世界級的品牌企業、以高水準的研究型大學為依託的技術轉移體系、具有雄厚的創業投資資本和高效的公共治理體系等。以美國矽谷為例,其研發投入接近1600億美元,有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高水準研究型大學作為人才、技術、知識等創新要素的供給源;有以微軟公司為代表的全球知名企業;有可以促進風險投資機構、研發團隊和企業等創新主體有序協作的創新生態體系。
總體上看,目前,北京的創新研發投入強度全國領先、全球高端人才匯聚優勢突出、創業浪潮此起彼伏、科技金融業蓬勃發展,已初步形成示範引領創新的戰略優勢。但是,北京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問題。2015年7月,中國科協受國務院辦公廳委託,組織開展了“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第三方評估,並形成了《關於“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第三方評估報告》(簡稱《報告》),《報告》中發現,北京存在科技工作者創業意願低於全國水準、創業的成本較高、原始創新不足、融入全球創新版圖主動性比較欠缺等問題,這些對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形成一定的制約。
為了聚焦北京的城市戰略定位,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議在以下幾方面協同發力。
一要完善創新生態環境。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改革,促進開放競爭,培育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關注科技金融與網際網路融合的産業,例如深圳網際網路第三方交易規模突破2.7萬億元,接近全國總量的一半,促進了創業者向深圳的集聚;同時,深圳最近在討論建設技術創新特區的設想,對具有顛覆式潛質的新技術新模式先行先試,包括無人駕駛汽車上路等,這值得關注和借鑒。
二要盤活“雙創”的主力軍。不斷提高商業運營的便利度,降低創業門檻;進一步推動離崗創業、科技成果“三權”改革等科技政策的落實;完善減稅降負舉措,激發市場活力,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
三要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創業圈,拓展發展空間。在京津冀地區開展協同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重點聚焦第三代半導體、生物醫藥與健康、綠色食品與生態環保、大數據與資訊服務、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産業的協同發展。
四要立足全球視野,增強在全球創新體系中的競爭力。要保持與國內外資源創新區的高度協同,整合全球創新資源,支援企業家做世界級的企業和開放平臺。在東亞地區,北京市可以和韓國、日本的創新區域共用發展資源與機遇。同時要立足全球視野,與矽谷、西雅圖、洛杉磯等美國創新生態圈形成更加密切有效的聯繫,促進人才、資本、技術和資訊等創新資源的交流。
2.在窗口期把握創新發展新“紅利”
李哲:國家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文件出臺,為北京構建科技創新中心迎來制度窗口期。因此,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第一,完善科技創新人員管理與評價,落實創新人員激勵政策。對於創新來説,人才永遠是第一位,需要把制度落到實處,讓創新者有保障。據統計,北京地區財政研發投入是全國最高,但是如果把中央財政投入去除以後,其實北京投入力度並不是想像的那麼高,對科技人員的基本保障還要加強。另外,一些政策的落實存在困難,需要對制度進行細化的操作,例如,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政策的落實落地。還有對科研人員的評價,我們往往對科研人員以論文、專利為導向,但有的科研人員搞基礎研究,有的是搞應用開發,還有的搞成果轉化,對他們要有不同的評價方式。
第二,打造新的創新鏈。北京在製造業發展空間有限的條件下,需要更大的創新鏈概念,包括科技服務、科技金融等,也需要是面向全球、面向全國的産業鏈。在科技服務業裏也需要開展基礎工作,比如説經紀人、科技服務機構。這些機構需要加強社會化、市場化的改革,特別是提高為科技創新提供整套商業解決方案的能力。同時,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如何使區域合作形成的利潤合理分配,這也需要新的制度設計。
第三,打造跨界平臺,推動創新管理。目前來看,跨界研發活動非常火爆,很多新的點子都來自跨界,這需要聯盟和社會組織提供跨界平臺,共同推動創新管理。
第四,將政策落實到京津冀全地區。建議探索“空間拓展+政策推廣”的模式。中關村政策是全國最有效的,儘管已有推廣,但實際上這些新的政策還落不到京津冀的整體範圍內。建議把北京中關村享受到的政策逐步擴散到京津冀地區。
第五,提升創新文化的認識。創新精神中,最寶貴的是企業家精神。我們要給予企業家更大的尊重和認可,要保護企業家。隨著我國企業技術能力的提高,也需更嚴格的智慧財産權制度,保護企業的創新成果。
3.拓寬渠道提升獲取 研發資訊情報的能力
周程:構建科技創新中心需要人才,但我國對留學人員吸引力還需提高。過去20年裏,獲得美國大學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有6萬多人,其中理工科佔88%。2001年,這些留學人員中的98%留在美國工作5年以上,即便在2011年,留在美國工作的也達到85%,顯然,博士回國人員比例比較低。
這些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快速攀升,2014年已達到1.3萬億元,超越歐盟成為全球第二,佔全球20%,美國是28%,日本只有10%。中國的全社會研發經費的投入強度已經接近發達國家,但是,與研發投入相比,我們的研發産出並不是非常理想,因此,我們有必要從投入結構與方式上找找原因。
影響中國科技創新績效的因素有很多。但資訊情報的獲取能力非常重要。搞研發要像打仗一樣重視資訊情報的蒐集,如此才能確定合適的主攻方向和突破重點。蒐集資訊情報,不能只從論文、專利、數據庫這樣的編碼化知識入手。大量的知識會以非編碼化形式存在的,例如,學術會議和出國訪問考察,西方學者非常重視這些,而且非常重視利用網路交流平臺構建人際關係網路。
蒐集資訊,獲取新知識需要不斷拓寬渠道。我們有效吸收全球思想資源的方式還不夠多,渠道還不夠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需要把這一問題解決好。美國的福特、洛克菲勒等民間基金組織,每年都會資助一批外國年輕人來美國研究一些世界性的科學技術難題。這些年輕人為了獲得資助,在撰寫研究計劃時,會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在本國聽到的和想到的好主意寫進去。美國教授在評閱這些研究計劃時,通常都會受到很多啟發,能夠為美國學界買來很多解決世界性難題的奇思妙想。北京市可以借鑒福特、洛克菲勒等基金會的運作模式,培育出一到兩個民間科學基金,每年公佈一批亟待解決的科技難題,不僅國內的學者可以申請,而且還鼓勵外國學者申請,以便能夠集思廣益,集智攻關,使中國學者在參與評審過程中也能汲取更多的思想營養。(文字整理:任洪忠)
廣西: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2016-02-26 08:50:00
壯志淩“雲”助力創業創新2016-02-26 08:51:00
小米收購第三方支付為了實現“故事裏”的商業模式2016-02-24 14:46:00
線上電商開始往線下走了 傳統連鎖零售企業怎麼辦2016-02-24 14:48:00
商業智慧與分析市場劇變:傳統BI廠商集體淪陷2016-02-24 09: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