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O2O在寒潮中依然硬挺

2016-01-27 09:59:00    來源:創客100    

  關於O2O行業的生活現狀,存活率究竟怎麼樣,相比年初的熱捧,年末的唱衰聲不絕於耳:哪家還在倒貼,哪家高燒不降溫。餐飲行業現狀反覆被提起,“鉅額虧損”、“融資額”已經成為餐飲外賣撕不掉的標簽,今天筆者不再贅述這些,任性地跟一次熱點,在“霸王級”寒潮這個特定情景中聊一聊餐飲外賣的生存之道。

  不少人就外賣O2O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説外賣根本就站不住腳,這種模式根本就不行。他們給出的理由是這樣的:

  策略上:短程物流配送+中央廚房?飯點就讓這事兒不靠譜。ERP很雞肋,卻被包裝成一個個高大上的概念,甚至被作為公司估值的依據,最為簡單的原因是,目前市面上的系統,都是一些外行人就技術的角度去開發的,外行人也許可以開發出一個易用的數據分析系統,可視化,體驗,響應速度,能做到極致。但永遠開發不出一個有用的關於行業的可操作性系統,這就好比,你要一個廚師去幹算賬先生的活兒,這事兒本來就不靠譜。決定了整個ERP成敗的因素不是技術本身,而是使用者,和與行業的契合度。

  模式上:供需兩端矛盾和平臺粘性不足,補貼過後恐迎來蕭條。目前外賣O2O需要自建物流,因為模式沒有壁壘和門檻。與其説這是為了考慮時效性,幫助沒有外送業務的餐館實現外賣業務,更不如説外賣O2O正在尋求一種把交易閉環留在平臺的策略。但是自建物流就未必解決市場的需求問題了,客戶對外賣平臺的粘度並沒有那麼高。

  運營上:傳統端的商家增量有限,短程物流效率低,燒完錢後給京東打工。

  既然有人提出了外賣O2O的弊端,那就應該在這些方面做出改變和克服外賣O2O才能存活下去。

  剛過去的這個週六日,“霸王級”寒潮發射強勁冰凍大招,全國大部分地區開啟“速凍”模式。數據都透著刺骨的冷:“23日,北京迎來30年最冷一天,北京最低氣溫延慶佛爺頂僅有-29.8℃。”

  極寒天氣中,餐飲外賣展現出超能力,美團數據顯示,外賣白領訂單數較上周同期增長6%。對於大多數網民來説,縮在家裏不出門,吃飯成了大問題,外賣變得異常重要。實踐出真知,筆者上週六通過“餓了麼”叫了份外賣,比平時晚送了差不多1小時,極寒天氣裏情有可原,再看到配送小哥凍得通紅的臉,也就體諒了“遲到”這件事。

  除了真誠地道謝,筆者帶著一身職業病和配送小哥多聊了幾句。小哥説,冷是真冷,沒人想這個天氣還出來送外賣。但這樣的天氣裏訂單增多了好幾倍,賺得也比平時多了。年底了,總想多賺點。

  餐飲外賣抓住了“天時”,就差服務了

  我們按照邏輯來推斷,餐飲外賣想要活得好,必須看服務。

  在用戶關心的幾大問題中(送餐速度、價格補貼、食品安全等),近60%用戶將根據送餐速度做出自己的選擇,餐飲行業就是服務行業,送餐速度直接決定用戶體驗,也成為餐飲外賣的一項重要服務標準。

  極寒天氣為餐飲外賣帶來“天時”,商家能否抓住天時,全憑過硬的服務。配送能力跟得上,自然可以迎來巨大利益。

  以北京為例,大部分商家選擇提前儲備人力,保證外賣服務鏈條各環節暢通。服務跟得上,訂單接得多,配送員辛苦費也比平時多了幾倍,餐飲外賣自然跑得足夠快。

  生活需求優化了,生或死也就定了

  都在説餐飲外賣是剛需,不妨換個説法,餐飲外賣就是最常態的生活需求。今天吃什麼,吃得好不好,沒人能避談這件事。同樣,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當最常態的生活需求徹底網際網路化,吃飯這件事就變成了一件簡單的小事。打開手機裏的餐飲app,定份外賣、請個大廚回家、預定一份今晚的夜宵……

  速途研究院報告稱,餐飲O2O用戶有78%的人習慣於移動端訪問,Pc端訪問的佔比僅為22%,並且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移動端佔比還在保持逐步走高的趨勢。移動端的使用習慣已經逐漸取代Pc端成為用戶日常生活主要使用的工具,出行、點餐、社交等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手機。

  最常態的生活需求徹底網際網路化,反之網際網路化也優化了生活需求,讓用戶黏性産生最強的化學反應。這一點,在惡劣天氣裏顯得尤為重要,生活需求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的辦法更加優化,生或是死也自然有了定論。

  極寒天氣催熱外賣,不過是餐飲O2O快速發展中的小插曲,筆者僅僅陳述特定環境中的 “天時”因素,但永遠不能徹底回避虧損。大批O2O企業在2015年倒下,説明市場趨於理性。讓我們喜聞樂見地去預測,歷史的發展總是會驚人的相似,遙想2010年團購行業亦是如此,網際網路巨頭看好這個領域,投資浪潮退燒,大批企業死亡,修煉得道的最終稱王。更多關於O2O的探討,明日O2O創富記沙龍觀點浮上水面。

  其實從寒潮中外賣反而更火爆可以看出,拋開那些高大上的理論分析,外賣實質上能夠做好無非就是把用戶的體驗做到極致,衛生品質過關,價格公道,配送快,準時而已。(來源:創客100)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