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創業者的2015:糾結于堅守與返職之間

2016-01-08 09:44: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一幕幕開場的鑼鼓,一曲曲落幕的悲歌,如今都已隨風而去,唯有那輕輕的一聲嘆息住在我的心裏。”若干年後,當80後創業者再次回望大眾創業的2015年時,是否也會發出馮小剛舊作《一聲嘆息》中的開場感慨?

  2015年,一大批80後職場中人辭去工作,加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洪流——他們渴望財務自由,更渴望實現自我;他們願灑汗水,無懼資本寒冬;他們或自立門戶,或加盟創業團隊;他們有的成功融資意氣風發,有的無功而返重歸職場……儘管他們創業之途順逆不同,但都希望走得更遠。

  在過去一年中,記者持續跟蹤和記錄了多位80後創業者,他們大多出身草根,沒有太多可資依賴的背景。不過,作為一幫年輕的創業者,他們同樣經歷過激情與熱血,辛酸與迷茫,面對不期而遇的資本寒冬,他們也曾有徘徊與執著。

  創業者“寒冬圍爐會”

  一個霧霾深重的寒冬,幾位理工院校畢業的80後創業者同學相聚在石家莊,他們有的來自創業聖地深圳,有的來自商業氛圍濃厚的江浙,而發起聚會並做東的同學,則是一位畢業後曾闖蕩深圳、北京,後植根石家莊的創業者李楠。

  “這次召集幾個同學來石聚會,一來是多年沒見聯絡下感情,二是大家靜下心來聊聊市場,啟發下思路。”生於1981年的李楠稱,儘管2015年算是自己創業歷程中最順利的一年,但他卻感受到一種從來未有的迷茫。

  準確地説,2015年是李楠辭職創業的第三年。2012年一次偶然的交流機會,啟發了他決心圍繞醫院就診某一痛點創業,從第一年營收幾十萬,但第二年幾百萬,再到去年,他不到十人的小公司已經做到了逾千萬的營收。

  與其他剛走過“生死線”的創業者類似,李楠目前面臨的煩惱是,與他一起創業的團隊有點跟不上公司發展的步伐了。如果説創業初的“起飛期”,某個“長板”就能殺出一片戰場,但進入“平飛期”後,任一短板都可能攸關公司生死。

  由於李楠開發的就診軟體屬新事物,加上各家醫院彼此沒有隸屬關係,若想進入這家醫院,都免不了在酒桌上“趟市場”,他坦言僅前年一年,他就喝“斷片”了不下20次,去年雖然少了些,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這款富有創新性的就診軟體,儘管在石家莊周邊幾個地市尚無競爭對手,但在周邊及其他省份,相似的公司已有不少,甚至已經有實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已開始注意到這一市場,可以預見,未來幾年這一市場競爭將十分激烈。

  “作為市場的先行者,在一個細分市場做到絕對壟斷,往往會有很高的毛利率,但一旦該市場被大家所關注,從藍海演變為大打價格戰的紅海,只需三四年時間,屆時利潤也將回歸平常。”李楠清醒任何新興行業都會面臨這樣宿命。

  與李楠面臨的“成長的煩惱”不同,小他一年的同學郝睿目前正陷於下一個創業方向的迷茫。去年年初,監管層叫停網際網路彩票業務,趙睿在深圳創業的網際網路彩票公司也被迫關門,此後他一直在不斷地尋找新創業項目。

  “投資人説,幸虧上半年關門了,不然可能會虧得更多!”郝睿並不急於馬上啟動下一個項目,因為現在好的創業項目不多,尤其在下半年進入資本寒冬後,投資人對燒錢模式的創業公司更加戒備。

  最近半年來,郝睿認真研究了雪球網的營運模式,試圖尋找還有那些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尚未發掘。前一段時間,他還去浙江義烏調研了一圈,發現那邊有的買襪子的電商,月出貨量就在3萬件,他希望新的創業項目能與消費有一點關係。

  繼續上路OR重歸職場?

  過去幾年中,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業熱浪滾滾,作為理工院校信心工程專業的高材生,李楠和郝睿算是趕上了創業的好時候,不過在全班40多同學中,目前仍在創業的只有他們幾位,多數同學在一番熱血後,又重回“朝九晚五”的職場。

  無論是石家莊創業者李楠面臨十字路口的困惑,還是深圳創業者趙睿尋找新項目的猶豫,抑或其他同學創業受挫後重回職場的無奈,這些80後的創業者,都普遍面臨財富自由與職場風險進退取捨的內心抉擇。

  回想創業以來的辛酸,李楠坦言最艱苦的那段日子,他們只有幾千塊錢,不得已到處借錢湊創業啟動金,而在創業的過程中,之前跟著他創業的兩批人都走了,因為看不到公司的希望,能走到今天,沒有一點執著和任性是不行的。

  在容納超過1300萬人資料的中國人才數據庫中,LinkedIn(領英)篩選出2010年至今有過創業經歷的約3萬人,大數據分析發現,約63%的創業者在結束一個創業項目後,會重返企業或機構工作,而選擇繼續創業的連續創業者僅佔26%。

  王曉魯是為數不多的連續創業者之一。作為“夢想+”的三位創始人之一,他此前曾在知名能源機構和能源股權投資機構工作。首次創業為他二次創業帶來實戰經驗,並幫他快速發現不足並補全短板,提升了自身能力和資源。

  領英的職場調查顯示,在選擇繼續創業者中,20%創業者選擇立即再創業,6%創業者則選擇進入企業或機構工作一段時間,待時機合適後再進行二次創業,除外,還有2%的創業者轉變成為投資創業者的投資人身份。

  創業是奮鬥的代名詞,同時也是高風險的代名詞。2015年下半年,網際網路資本寒潮給原本火熱的O2O行業著實潑了一盆“冷水”,O2O企業死亡名單還在不斷更新。畢竟,創業成功只是少數,而大多數創業者都以失敗告終。

  張磊曾是一款A輪企業服務類型App的聯合創始人,公司融資完成後,他選擇了立刻退出,並進入國內某一線網際網路公司從事開發經理一年,理由是孩子出生後家庭壓力加大。

  “創業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人事協調、發展不穩定都會讓人疲乏,這時融資完成提供了退出的好時點,所以他選擇退出創業項目,入職網際網路公司。”張磊坦言,創業佔用太多家庭時間,而大網際網路公司的強度則小得多。

  “相比更年輕的90後,80後是非常苦逼的一代人,房奴、車奴、娃奴……都讓這代人失去了本應該有的夢想!”李楠稱,在創業激情遭遇現實碰撞後,大多數80後創業者內心都會在繼續上路與重歸職場之間糾結。(記者 陳俊嶺)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