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

2015-12-02 08:13:00    來源:成都日報    

  成都雙創“蓉漂”,讓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先導藥物創始人李進組建了我國首個“藥物種子庫”;“蓉漂”,讓在讀研究生陳俊宇將實習僧打造為國內招聘第一品牌。“蓉漂”,讓無數心懷創業夢想的青年才俊圓夢成都。20多天前,全國首個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2015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在蓉揭幕。30個國家聚首、2686個創業項目參加交易、109個全球項目實現交易總額53.2億元……三天盛宴,在蓉凝聚成859個字的《全球創新創業成都共識》。

  成都,這座充滿創新創業基因的城市,正吸引無數的全球追夢青年加入當下火熱的雙創熱潮。正如國家行政學院許中正教授所説,成都的創新創業工作已經創造了一個“蓉漂”階層。為何“蓉漂”願意紮根成都?成都為青年創客創造了哪些機遇?在為“蓉漂”築巢的過程中有什麼心得與體會?本期《實踐與探索》,我們將回眸即將過去的2015年,簡要梳理其間邏輯,以期為推進下一步工作整理思緒,增添幹勁。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在尋找城市新引擎的道路上,成都的雙創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認同和肯定。今年9月,由中央組織部、科技部和國家行政學院共同舉辦的“省部級幹部創新驅動戰略專題研討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圓桌論壇,邀請了成都和深圳的兩位市長分享了兩地“雙創”經驗。兩個月後,全國首個全球性創新創業交易會在蓉召開,國內外與會嘉賓不斷為成都點讚, 中國科協副主席陳章良感嘆,“成都的氛圍,讓我想到曾經的深圳。”綜合梳理成都的自我審視和外部觀察,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雙創部署精彩地落地生根,讓越來越多的“蓉漂”一族紮根於此,離不開成都雙創的五個關鍵詞:市場、閉環、平臺、融資和載體。

  關鍵詞一:市場力量主導

  在成都看來,由市場力量來主導,創新創業的推動才會更加持久,創新創業的空間和舞臺才會更加寬廣。

  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支援行業龍頭企業建立産業技術研究院,積極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扶持政策;

  發揮市場對技術創新的導向作用,針對産業化方向明確的科技項目,採用“企業出題、先行投入、協同攻關、市場驗收、政府補助”的組織實施機制;

  提高創新創業活動的市場化水準,引導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孵化載體建設、投資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創新創業仲介服務、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市場力量參與到成都創新創業活動中來。

  關鍵詞二: “創新+創業”閉環

  只講創新不講創業,是一個沒有結果的“開環”,創新創業形成相互促進的“閉環”才是良性迴圈。成都科教資源豐富,如何把這些“富礦”挖掘出來,形成創新創業的閉環,成都通過三個方面著力。

  通過推進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三權改革,引導科技人員創新+創業。

  通過鼓勵在蓉大學建設“創業型大學”,支援大學生邊學邊創業。

  大力提升校企協同創新水準。例如鼓勵企業與高校共建聯合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高校老師兼職為企業服務。

  關鍵詞三:搭建平臺支撐

  推動創新創業離不開平臺支撐,“菁蓉匯”就是成都響應中央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雙創而搭建的重要平臺。這一平臺希望把“有錢人的口袋和有智慧人的腦袋”結合在一起,幫助青年創業者激發創業靈感、獲得創業資金、解答創業疑惑、交流創業經驗,成為升級版“巴菲特盛宴”。參加“菁蓉匯”已成為不少成都創客週末生活的一種新方式。

  除了“菁蓉匯”主體平臺,成都還通過“菁蓉創享會” 邀請知名投資人、企業家、青年創業成功人士走進高校、走進區(市)縣,進行創業主題分享,講述創業故事,解決創業問題,推廣創業經驗,點燃大學生創業激情。“菁蓉訓練營”則面向全社會徵集創業者(團隊)創業項目,初步篩選後邀請專業化、市場化的創業導師和培訓機構舉辦創業訓練營,對接天使投資,提高創業效率,特別優秀的項目將進入“菁蓉匯”主體平臺進行展示。

  關鍵詞四:科技金融改革“錢從哪來”,這個問題,可以説是創業者們關注最甚的問題。破解這個問題,成都進行了一場滲透肌理的科技金融改革,改革財政資金傳統的“撥”,替而代之的是“投、貸、貼”。投、貸、貼的三“資”疊加,其核心,就是用政府引導、市場聯動、“以一引十”的方式,激活科技金融市場活力。

  創業“首投”:

  市級財政設立了資金規模為2億元的科技創業天使投資引導資金,以引導性參股和跟進投資的方式,聯合創投機構等組建天使投資基金。

  可持續融資:

  市級財政拿出2億元資金,設立市級科技企業債權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通過政府資金幫助企業增信;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推出信貸規模超過20億的“科創貸”和1億元的青年大學生“創業貸”,初創企業無需實物抵押,利用企業信用、股權、智慧財産權就可獲得每年最高達1000萬元的債權融資;打破傳統信用評價體系對創新創業企業信用評價的局限,建立科技企業信用評價標準。

  資本退出通道:

  搭建創投資本多層次退出通道,大力推動創業企業在深交所、新三板交易所、川(藏)股權交易所等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融資,讓創投資本“進得來,出得去”。

  關鍵詞五:創新載體建設

  孵化器品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創業者是否能成功創業。在建設創新創業載體上,成都的認識是:

  打造“眾創空間”不能只局限于提供辦公場所,也要建設“生産車間”,讓創業者能在車間裏將“想法”生産出來。例如“柴火創客空間”,為創新製作者提供自由開放的協作環境,鼓勵跨界交流,促進創意實現以至産品化。

  載體不一定要政府新建,閒置樓宇和廠房也可以改造為眾創空間。在這一方面,成都郫縣“菁蓉創客小鎮”作了初步探索,利用存量房源,規劃打造了120萬平方米的“菁蓉創客小鎮”。

  載體建設可以將“舊城改造”與“創客空間”打造結合起來,把城市特色與創新創業結合起來,既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又實現歷史脈絡與時代特色有機融合,“明堂青年文化創意中心”就是在這種思路下打造的。

  總體思路

  確定“一個目標”

  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

  扭住“三大抓手”

  1、加快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2、規劃建設成都科學城,著力打造創新創業要素集聚區

  3、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加快打造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創業之城、圓夢之都”,真正讓成都從“人間天府”成為“創業天堂”

  打造“一個環境”

  從激活創新創業資源、集聚創新創業要素和強化創新創業保障三方面著力,努力打造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業界點讚

  中國科協:成都雙創工作名列前茅

  《財富》雜誌:2015年中國十大創業城市之一

  阿裏研究院等機構:六大具有“中國矽谷”氣質的城市之一

  清科集團:國內雙創已形成北京、上海、深圳加武漢、成都的“3+2”格局

  創客代言

  聚美優品CEO 陳歐:

  我不僅為自己代言,也為成都代言。在未來五年和十年,成都就是中國的矽谷。

  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 牛文文:

  成都已進入創新創業2.0服務狀態。繼北京、上海、深圳後,成都可能成為中國創業第四城。

  成都案例

  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

  聚焦成都科學城 建設西部創新第一城

  最新數據(今年1-9月)

  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92億元,增長12.5%

  固定資産投資308億元,增長31%

  地方公共財政收入25億元,增長10.5%

  成都科學城

  建設背景:

  四川主動對接和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

  四川和成都落實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打造四川創新驅動第一平臺的創新實踐;

  成都貫徹落實四川省委“五個新作為”重大要求,為天府新區發揮極核牽引作用打造核心引擎的重大戰略決策;

  成都開啟“新常態、萬億級,再出發”新征程,在雙核共興、立城優城戰略中提升競爭能級的戰略佈局。

  規劃願景:

  建成創新要素的集聚區,創新發展的先行區,中國西部創新第一城。

  建設理念:

  産城融合、四態合一、獨立成市

  産業功能區:

  創新孵化區、資訊安全區、大數據網際網路區、工業高端研發製造區、工民用設計區、新興金融區、科技研發區、校院地創新轉化區。

  創業天府行動計劃

  1、搭建雙創載體

  積極推進天府創新中心、天府創客1號2號空間站、科學城創新中心、科學城創新孵化中心等載體建設,在成都科學城內外形成強大的創新創業承載能力。

  2、做優企業服務

  引進10余家智慧財産權、創業孵化等科技仲介機構,籌建中英技術轉移中心,聯合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長江商學院提供創業導師輔導,完成“天企匯”創業雲孵化器的設計。

  3、創新活動平臺

  著力打造自創品牌活動“天府創新匯”,舉辦“問道講堂”“黑馬成長營”“創享面對面”和“尋智校園行”等系列子活動10期,與全英學聯聯合籌辦的全英創新創業大賽國內準決賽和中英創新創業論壇于11月舉行。

  4、做實金融支撐

  設立總規模15億元的新興高端産業引導基金,與軟銀中國、深圳創投等知名投資基金參股設立子基金,引進洪泰基金、賽伯樂基金等15家國內一流創投基金,打造股權投資基金集群;聯合西南財大會計學院、成都蜂巢聯創等共建企業財稅金融平臺,推行“免費財稅服務+信用貸款+天使投資”投貸聯動服務模式。

  成都高新區

  瞄準“三區一極” 建設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戰略定位: “三區一極”

  把成都高新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高端産業集聚區、開放創新示範區和西部地區發展新的增長極。

  發展路徑:“七個高新”

  創業高新、創智高新、創新高新、先導高新、極核高新、國際高新、改革高新。

  工作舉措:“十大工程”

  大力實施創業天府高新區引領工程、新千億産業集群培育工程、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工程、創新政策先行先試示範工程、體制機制創新工程、開放合作聯動發展工程、高層次人才培育工程、自主創新生態建設工程、文明和諧首善工程、城市建設管理提升工程。

  最新數據:(今年1-9月)

  新登記各類型企業12650戶,同比增長58.26%;

  註冊資本572.49 億元,同比增長21.35%;

  新增各類科技型初創企業760家,總量達到5079家;

  新增孵化面積7.5萬平方米,總量達到149.5萬平方米;

  新增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161家,總量達到889家。

  亮點速覽

  1、創業孵化全國領先

  在全國率先提出大孵化理念,從孵化企業發展為孵化企業與孵化産業、孵化人才、孵化新業態和新模式融合。採取政府、社會等多元投資模式共同打造“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全産業孵化鏈條,載體總面積達到346萬平方米,規模居中西部地區首位。

  2、創業活力持續迸發

  創新創業人才數量居西部首位,聚集國家“千人計劃”53人,佔四川省的37%;

  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00家,佔四川省的30%,上市企業26家,佔成都市一半;新三板掛牌企業30家,佔全省近一半、建成17個國家級基地和18個産業技術創新聯盟,累計主導和參與9項國際標準、136項國家標準、171項行業標準。

  3、創新驅動作用愈加凸顯

  據統計,2014年,成都高新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5.11億元,其中,有約60億稅收來自區內近600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額和佔比都領先於房地産等領域。這些高新技術企業中的85%,在5年、10年前都是成都高新區的在孵科技創業企業。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