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創新創業的熱情與潛能

2015-10-19 15:41:00    來源:光明日報    

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生物醫藥行業總決賽現場。(資料圖片)

參賽選手現場陳述。(資料圖片)

  10月12日,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生物醫藥行業總決賽在京落幕。經過激烈比拼,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重慶文理新藥創新團隊從210支入圍隊伍中脫穎而出,分別摘得企業組及團隊組桂冠。

  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是全國最高規格的創新創業賽事。本屆大賽分新材料、生物醫藥、文化創意等7個領域分別進行,自今年4月份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國各地創業者的踴躍參與,總報名數量達27000多個,地區賽場遍佈大江南北,創業熱情激蕩全國各地。創新創業已成為我國實現經濟增長升級的強大動力,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前不久印發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提出,營造有利於創新驅動發展的市場和社會環境,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與潛力。各民主黨派和全國政協委員們也傾注大量心血調研思考,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釋放各類人才的創業激情

  歸國留學人員是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國內多地大力實施人才國際化戰略,著力打造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示範區,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據統計,2013年末,歸國留學人員總數達144.5萬人,他們在各地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積極創辦科技型企業,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作出了重要貢獻。

  致公黨中央調研發現,海外人才回國發展的環境在不斷優化,但一些問題依然困擾著海歸創新創業者,制約著他們的創新熱情。如在相當部分專利侵權案中,出現贏了官司輸了錢的現象,侵權人有恃無恐,“山寨”現象盛行,歸國留學人員的研發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致公黨中央建議進一步完善自主創新法治環境,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智慧財産權保護和技術創新激勵機制,進一步支援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

  科技人員兼職創業是激活人才資源、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的重要途徑。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和地方政府一直採取鼓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態度,催生了一批知名企業。但目前我國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激勵政策不協調等問題一定程度束縛了科技人員創新創業。

  成岳衝委員建議充分尊重科技人員的崗位特點,正確處理好科技人員本職工作與兼職創業之間的關係,不走極端,不因個別違規案例而放棄總體鼓勵導向,在確保隊伍穩定的前提下充分激發活力,真正做到“創新要實、政策要寬”。各地各部門出臺的政策要與法律保持一致,允許高校院所科技人員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術特長從事兼職創新創業活動,讓兼職創業合法化,打消科技人員的後顧之憂。

  2014年12月,教育部發佈《關於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明確支援大學生休學創業。蔡建國委員認為,現在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不高,應該繼續著力加強創業教育,給充滿創業熱忱又極具學習能力的大學生提供具有實效的創業培訓和指導。他建議國家對大學生休學創業的支援,不應只停留在政策層面,要出臺一系列嚴格、明確的與社會、學校及大學生相對接的扶持措施。

  推動科技成果迅速轉化

  促進科技成果充分轉化,對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解放更具活力的科技生産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數據顯示,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不足10%,多數科技成果一旦完成就束之高閣。李鈾委員説,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水準過低,是多年來各方高度重視但又難以解決的痼疾,其重要原因在於科技成果管理制度明顯滯後,嚴重制約了科技成果的轉化。

  據悉,現行高校科技成果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強調高校科技成果的國有資産性質,以“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為宗旨,在制度設計上重視防止“國有資産流失”,難以調動科技成果完成人和轉化人的積極性,影響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時效。

  李鈾建議,按照“下放處置權、擴大收益權”的思路,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成果轉化新機制,實現國家、高校和科研人員“多贏”。在保證高校科技成果所有權性質不變的前提下,把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都下放給高校,鼓勵職務發明人更多采取作價入股方式轉化成果,支援高校科研人員領辦創辦科技企業,調動一批既有技術背景、又懂市場運作和科技管理的教師積極投身科技成果的創新與轉化。

  大多科研人員創業時處於無廠房、無設備、無資金狀態,他們往往選擇以知識、技術等非貨幣性資産投資入股,與其他創業者一起打拼。但目前的稅收政策要求對此增收個人所得稅,對科研人員造成極大的負擔。成岳衝建議對科研人員以知識、技術等非貨幣性資産評估增值投資入股的,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在投資收回、轉讓或清算股權時如有所得,再按規定徵收個人所得稅,以此全力支援科技人員創新創業。

  創新創業大賽也是一個成果轉化的平臺。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處調研員隋志強説,舉辦這個大賽,就是為了讓科學家在創業的路上找到跟資本結合的一條路。從比賽情況看,參賽隊伍有創新的成果,又有創業的經歷,他們已經把科技成果很好地轉化成商業成果了。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錢穎一委員認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本質上是“草根活動”,應該依靠民間力量、依靠市場機制,但是必須認識到,政府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如何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並在此中實現政府職能轉化,形成服務型政府,至關重要。

  胡揚等多名委員與國際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iCAN”和國內最大的創業組織“黑馬會”一起利用微信平臺對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位創業者進行了訪談,收集到數百條意見和建議。訪談發現,稅收和社保負擔過重,是國家政策中最打擊初創公司的因素;政府管理流程過於複雜,是國家政策給初創公司帶來的最大煩惱;政府補貼不公平不透明,不能惠及更多企業,是國家政策最打擊初創公司積極性的因素。胡揚等委員建議進一步健全政策服務體系,更好地支援青年創新創業。

  施耀忠委員認為,政府要給市場和民間留出足夠空間,首先要明確政府不應該做什麼。他建議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全面梳理行政權力,明確依法行使的職權範圍,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要繼續探索實行負面清單制度,給市場在更大範圍內發揮決定性作用留下空間,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錢穎一指出,政府要創造有利於創新創業的法治環境和創業友好的監管環境。這就需要清除一批不適用創新創業的法規並根據需要建立新的法規,促進創新創業企業成長。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新技術對“仲介”産業和一些服務業的直接衝擊最大,比如金融、商業、新聞、教育等行業,政府需要儘快廢除一批舊法規,破除約束,切實為網際網路金融、網路商務等新型行業發展創造好的環境。在一些傳統行業比如計程車、酒店行業,網際網路技術也帶來了過去不可能的準入機會,這對傳統的行業管制也提出了挑戰。政府要適應新形勢,制定新法規,確保執行監管到位。

  (本報記者 周洪雙)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