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踏上“網際網路+”跳板

2015-12-10 09:14:00    來源:人民日報    

  從工業時代到資訊時代,網際網路以強大的滲透力改造著人類生産的形態、生活的模式和思考的方式。借助“網際網路+”的強大跳板,“雙創”進入一個高峰期,創思維天翻地覆,創空間包羅萬象,創模式層出不窮,創主體百花齊放……

  如今的網際網路,已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最佳陣地、最大引擎、最強支點,撬動了整個社會的創業創新版圖,讓我們真正進入了一個“創”時代。

  今天,讓我們聚焦“網際網路+雙創”,觸摸這個“創”時代最強勁的脈動。

  “點火效應”刷新創思維

  本報記者 鐘自煒

  點火效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網際網路+雙創”的真實寫照。一個點子、一個觀念、一個思路,可能會使傳統行業天翻地覆,也會帶來不可想像的機遇。

  什麼是網際網路思維?

  站在弘橋智谷電商産業基地大門前,近處是往來穿梭的繁忙物流,不遠處是尚未完全修整的廢棄石場,反差十分強烈。

  這樣的反差,正是一個“網際網路+”點石成金的現實版本。

  福建安溪縣南翼新城,弘橋智谷就坐落在這裡。很多人知道安溪鐵觀音的美名,卻不知道這裡還曾是有名的石材基地。長期以來,石材行業粗放擴張,不僅嚴重破壞安溪的生態環境,更佔用大量土地,制約了安溪的發展空間。2010年起,安溪以壯士斷腕之勢,關閉700家企業,實現石材行業全面退出。

  石材行業退出後,換來8000多畝土地,“籠子”騰出來了,可怎麼“換鳥”?

  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上仔細思量,安溪人擦出了思路轉型的火花。

  現任弘橋智谷負責人林志強,當年的家族企業正是經營石材生意的。2012年的一天,林志強敲開安溪縣縣長高向榮的門,談的不是自家關閉的舊企業,而是未來發展的新思路。“我向縣長提出,借網際網路之勢,投資建設電商基地”。

  從廢石場變“孵電商”,天上地下。而“顛覆”,正是網際網路思維的標誌。

  在林志強看來,廢舊石材場變身現代化物流基地,辦公倉儲兩者得兼,看似互不搭界,實則順理成章。“沒想到,這一想法很順利地得到了政府支援!”

  網際網路思維,還有一句話“羊毛出在豬身上”。放在弘橋智谷,也再合適不過。

  “基地興辦伊始,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快速匯集人氣。”林志強説,為快速吸引企業入駐,在政府扶持下,基地開出了“辦公倉儲三年免租”的優惠條件。

  “免費”引來了企業,基地自身又如何維持運作、實現盈利?

  “園區內所有企業的産品物流由基地負責。依託規模效益,我們每年在物流上的收益就可達幾千萬元。”林志強説,不僅如此,基地還在整合産業鏈上下功夫:為解決電商人才問題,基地打造網商學院,今年將培訓學員2000人以上;為便利創業,基地提供35類産品分銷,創業學員只需負責店舖運營,其餘均由企業協作完成……目前,基地不僅有恒安、特步等知名商家入駐,更吸引了300多創業者、分銷店舖1000多家,園區發貨量一天最高達5萬件。

  從廢石場變“孵電商”,這樣的創業創新故事,天天在上演。從金融眾籌到線上旅遊,從車庫咖啡到到府洗衣,“網際網路+”轉換、打通、分享、連接的全新理念,點燃了無數創業創新的火花,讓網際網路的“創版圖”,不斷上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填空效應”撐開創空間

  本報記者 吳 姍

  填空效應:創業創新版圖上,網際網路佔比越來越高。挖掘新需求,提供新服務,開發新技術,創造新産業……“網際網路+雙創”,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突破口。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是今天網際網路給人們最大的感受之一。

  你想過只管做菜不用採購的餐館嗎?

  去年6月,一個連接農戶與餐飲商戶的平臺——美菜網上線。商戶關注其微信公號或直接登錄其官網後,只需線上把要用的菜、肉、調料品加入購物車、下好訂單,第二天早上就會如期收到這些食材。既不用早上兩三點起床採購,又不影響營業。

  目前,美菜網主要面向全國近1000萬家中小餐飲商戶提供農産品。乘著“網際網路+”的東風,美菜網填補了“網際網路+農業”領域的一塊空白。

  “早幾年就有做‘美菜’的想法,但大部分老闆不會用iPad。2013年底,我發現大部分餐廳都有智慧手機,覺得時機成熟了”,美菜網CEO劉傳軍説。

  “以前,每天天剛亮就得趕早市買菜,冬天更辛苦。現在總算能睡個好覺了”,用戶“楊國福麻辣燙”這樣評價“美菜”。另一用戶“沒名兒生煎”也表示:“菜的品質、分量都有保證,比我去買還便宜。早幾年有這平臺就好了!”

  近年來,“網際網路+”帶來“填空效應”,讓創業創新有了更多空間:一些因技術、市場等原因不能實現的老需求被激活,一些基於網際網路的分眾化、個性化新需求被挖掘,一些可以創造更多就業、推動更多創新的新商業形態浮出水面。通過網際網路,創業創新的觸角伸展到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了“網際網路+”,“雙創”深入生活點點滴滴。去哪兒網搶奪市場眼球推出“新福利計劃”,以後坐飛機可以享受“私人訂制”的價格和服務;滴滴代駕採用O2O代駕模式,推出長途代駕、上下班代駕、週末代駕等,全方位滿足各種各樣的代駕需求。

  有了“網際網路+”,“雙創”著力打通“生活堵點”。數據顯示,2015年來,全國有300家大中型醫院建起“移動網際網路醫院”,推出2000多款移動醫療APP,大大方便了公眾就醫。“廣東志願者資訊管理服務平臺”去年上線試運作,僅一年就發起志願服務項目近14萬個,為社會提供志願服務近1億小時,讓志願服務不再紙上談兵。

  有了“網際網路+”,“雙創”不斷拓展産品服務。百度推出“Du Ring”戒指投影儀,隨時隨地看大片;搜狗推出“智”齒,植入人體可矯正發音;深圳展出飛行器“雲端號”,似乎預示著個人飛行時代來臨。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説:“超連結時代的到來,使每個人都可以互相連接,資訊獲取比傳統的創業家創新者更容易、更公平,可以更好地發現需求,拓展市場空間,也讓創業者面臨著更大的機遇。”

  “抱團效應”撬動創模式

  關偉娜

  抱團效應:眾,正成為“網際網路+雙創”最神奇、最流行、最動人的字眼;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抱團創業、牽手創新,潛移默化改造整個社會的創業創新生態。

  “忙!”41歲的林美娜這樣描述自己最近的工作狀態,“年末是洗衣旺季,最近每天都要取送三四十單衣服。很多白領都是晚上才有時間,我也經常要忙到晚上11點才下班。”

  林美娜是洗衣O2O産品“e袋洗”的“小e管家”。從事這份工作前,她已當了多年的全職媽媽,她從沒想過自己還能“再就業”,而且是在家門口。

  “這份工作不耽誤照顧孩子,每天送完孩子上學,我就開工。”林美娜説。

  以社區為單位,主要招募中老年人,負責其所在社區方圓2公里內的衣物取送,“e袋洗”在物流環節打造出“小e管家”的眾包模式。這一模式工作時間自由且輕鬆,沒有技術門檻,為眾多社區的中老年人和無業人員提供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

  今天,像林美娜這樣在家門口就業的例子不計其數。“眾包”,已經成為今天網際網路創業最常見的模式之一,是當下分享經濟最耀眼的表現之一。在我國最大的創意眾包平臺豬八戒網上,註冊創業者超過1300萬,已為2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380萬次訂制化創意眾包服務。

  “眾”是網際網路時代最鮮明的特色之一。截至2015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已達6.68億,手機網民5.94億,穩居世界第一網路大國。人多力量大,牽手齊創業。

  創下國産動畫票房奇跡的《大聖歸來》背後就是一群“眾籌出品人”的助推;一款名為Foream的迷你便利貼相機上線第二天,就獲得1200%的項目籌資;國內第一的眾籌記錄小牛電動車,2015年7月在京東平臺得到超過11萬人的支援,募集到了7202萬元資金。

  “眾”不僅為“雙創”解決人力、資金問題找到新出路,也讓整個社會形成了眾創、眾扶的氛圍。

  “創業者是比較孤獨的,團結在一起才能感受到力量。”廈門愛特眾創空間的創始人姚錦程説。為了更好地服務創客,姚錦程和他的愛特眾創空間幾乎“半公益化”運營:49元全天辦公套餐,每月600元低廉租金等等。姚錦程自己也是一名創業者,更能理解創業不易。

  “眾”時代創業模式的多樣化、創業環境的社會化,為“雙創”提供了更優良的土壤。目前,僅北京就擁有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超過150家。今年上半年,中關村新創辦科技型企業共8577家,僅O2O領域就衍生出了不計其數的家政、出行、洗衣等垂直細分創業公司。

  “眾創匯眾智、眾包集眾力、眾扶促眾興、眾籌聚眾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已經形成。隨著政策措施的落實及改革力度的加大,今後,‘雙創’的環境將會進一步改善和優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説。

  “跨欄效應”打破創門檻

  本報記者 賀 勇

  跨欄效應:曾幾何時,創業創新都是“高門檻”事業,對資本、人力和環境都有較高要求;如今有了“網際網路+”,“雙創”跨過高門檻之“欄”,“草根”“微企”迎來新機遇。

  短短一年時間,味道網創始人黃磊與員工們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快速成長:2014年10月10日味道網上線試運作;今年9月,市場覆蓋國內一線主要城市;2015年12月順利完成A輪融資。在電商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這家新銳公司的發展步伐讓人眼前一亮。

  2001年,畢業于湖北工業大學的黃磊隻身北上,進入軟體開發領域。十多年積累,事業已小有所成。但慢慢地,他發覺自己的方向需要調整了。

  “做軟體開發,項目一個接著一個地做,但卻疲於奔命、形不成自己的産品。”對網際網路領域的已有經驗和市場認知,讓黃磊下定決心,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向網際網路領域進軍,做讓人放心的原生態美食專業平臺。

  在黃磊看來,創業還不算讓人望而生畏,因為有了“網際網路+”,因為有了“雙創”。今年北京市出臺了《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從人才、金融等各個方面給予扶持,降低中小企業創業門檻。

  “剛開始,我們只有兩三個人,也沒有自己的辦公地點。一年時間,我們已經有了1700平方米的辦公樓,員工也已經發展到100多人。”對味道網的發展,黃磊很滿意,卻也保持著強烈的危機意識:未來的每一步仍會不易,我們才剛剛開始。

  “網際網路+”點石成金,讓許多年輕人實現自己的創業創新夢想。

  90後研究生岳海靜還沒畢業,就已經有了自己的生物科技公司。“原本只想趁大四有點閒,掙點零花錢,拿出兩千多元試水微商,沒想到‘試’大了”。

  80後丁叮因生孩子辭職成了全職媽媽,在家兼職微商。“本來只是朋友圈幾個熟人買,現在訂單量越來越多了。”

  無須龐大的廠房,也無須昂貴的設備,“網際網路+雙創”,讓草根創業門檻更低,讓年輕人創業通道更暢,讓小微企業有了更多空間。

  味道網入駐的北京市大興區華商創意中心,同時享受“中關村+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雙重政策優惠。跨境電子商務網路平臺“小笨鳥”、垂直生鮮電商“本來生活網”等一大批新興電子商務網站,也都選擇這裡作為創業起步的“梧桐枝”。

  華商創意中心總經理劉鋒每天都在目睹悲歡離合的創業故事。他説,有一點大家都公認,網際網路發展讓草根創業創新門檻更低,無論身份、地位、職業、年齡、性別,只要有想法有創造能力都可以創業創新,人人都有機會跨越屏障,實現跳高跳遠,讓夢想插上翅膀。(來源:人民視覺)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