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創新不創傷

2015-10-08 13:46:00    來源:溫州網    

  被譽為“一招妙棋”的中央決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穩增長、擴就業、促轉型的重要抓手。“兩創”升溫下,一批溫州人紛紛走進公眾視野:“90後”周元凱,暫停博士學業,帶著清一色的“溫州合夥人”,推廣由溫州人設計的智慧家居産品minik智慧微插。上線46天,吸引了近35萬人參與、籌得近2115萬元支援資金。王曉東,小馬達做出大事業,他花了千萬元“學費”,抓住“機器換人”的機遇選擇智慧化、節能電機拓展境內外市場。唐展凡,在溫州首家免費創客空間裏日夜折騰,想為眾多製造業企業找到一條解決倉儲自動找物的新途徑。

  這些骨子裏流淌著“創新”血液的青壯年,就如父輩一樣,努力用創新的思維打破舊有模式,尋找新突破。“不創不溫州”,“創業是最主動的就業。”創新創業激發了社會活力,創造了更多的社會價值。

  “第一桶金”是來之不易的,提升“企業競爭力”靠的是創新。《上帝讓溫州人發財——溫州創業文化啟示錄》作者、復旦大學教授吳松弟説,溫州模式沒有什麼秘密,之所以取得成功,不過是人們將深藏在心底的創業致富的慾望充分釋放出來,並成功地弄潮于市場經濟罷了。雖然創新路上不免磕磕碰碰,但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踐行,溫州這座城市,才因此活力無限,為世人矚目。

  然而,也應看到,因為魯莽,因為作秀,因為扭曲,一味追求非正能量的“創新”,扭曲了價值觀,帶來了諸多的“創傷”。

  在校園,一些教師有“創新”教法,可面對學生價值取向的偏誤,應有義務“出手”而不引導,忽視了新課程理念,關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一些“績效”扭曲了教學本質,讓教師們看不到“成績”與“效益”,反而挫傷了積極性。

  在商海,曾出現一些“偽創新”,以創新之名,圖投機、炒作之實。如“網際網路地産眾籌項目”,其所謂的眾籌,即融資賣樓,把沒賣出去的爛尾樓賣掉,著實令人啼笑皆非,這跟“婚姻經過創新,就變成了婚外情”有何區別呢?有投機炒作之嫌的偽創新對社會和公眾不是造福,而是創傷。

  在金融,幾年前冒出了一個融資性擔保公司的“創新”,斷貸圍城,老闆跑路,事主跳樓,令人痛心疾首。在監管失控之下,銀行資金、民間借貸合謀糾纏,釀出局部金融事端。溫州錢殤,亦為神州之傷。

  扭曲是創新的“冤家”,與創新理念背道而馳。此“創新”,説白了就是丟了原則性,違反道德底線,甚至違反法律約束,一些民眾常常看不清其危害而容易為之蒙蔽。

  當然,真正的創新並非排斥“失敗”,要想“兩創”有成果,政府得有定力,得有允許失敗的環境,讓創新者“零顧慮”:寬容失敗允許試錯。然而,如果創新者、決策者自己失去了判斷力,或者盲目挪用他人東西改頭換面,或者以市場調研數據當做拐杖,那必定是要摔跤的;如果個人、組織、公司和國家為了眼前利益而掩蓋品質問題,那會催生一種扭曲的“創新”工作方式——非為解決問題而創新,卻為逃避問題而“創新”,其帶來的創傷是沉痛的。

  零創傷,新突破,乃創新的品質。創新者有時需要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肯定會發現前所未見的東西。正如改革初期的溫州人,面臨生存壓力,窮則思變,大膽創新,眼光獨到,締造了一系列在外界看來“不可能”的奇跡。……溫州人的創新精神讓眾多産業“無中生有”,創造出專家所稱的“零資源現象”,也創造了溫州經濟持續數十年的輝煌。

  習近平説:“溫州這個金字招牌,是創新的結果,並以創新為最大內涵。失去了創新,溫州也就失去了特色和活力。……希望溫州把這部創新史繼續寫下去,探索新的規律,創造新的業績,總結新的經驗,為全省帶好頭,也為全國作示範。”

  溫州是一個符號,一個標桿,它有獨特的地域文化,為經濟發展導航。期待,植根在溫州的土壤裏的“雙創”能發芽開花。(文/徐洪迪)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