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創業創新將大幅度提升人類發展進程

2015-08-18 10:1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圖① 人們在體驗依託人臉識別技術開發的智慧形象設計系統。新華社記者 劉 潺攝

  圖② “出門問問”公司發佈中文智慧語音交互手錶Ticwatch。新華社記者 李方宇攝

  圖③ 中興通訊發佈了一款虹膜掃描手機,通過掃描人眼虹膜進行手機解鎖。 新華社記者 謝海寧攝

  爬樹機器人、書法機器人、救援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如今,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走近了我們,給生活增添了豐富的樂趣。目前,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技術究竟發展到了什麼水準?它將給社會經濟帶來多大的影響?人們可以從中尋覓到哪些創業投資機會?近日在北京閉幕的全國人工智慧大會上,來自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産業界人士圍繞人工智慧領域的最新熱點和發展趨勢等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從機器到機器人

  自機器人誕生之日起,人們就不斷地嘗試著説明到底什麼是機器人,卻一直眾説紛紜,莫衷一是。近年來,機器人的研究與開發得到飛速發展,一些實用化的機器人相繼問世。那麼,這些會跳舞、會掃地、會唱歌的機器,能不能稱作機器人呢?它們又是否具有智慧呢?

  “如今機器人更多只不過是一台自動化機器,他們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智慧,並不能成為機器人。”國內小i機器人聯合創始人朱頻頻表示,長期以來,研發者一直在機器人的動作上動腦筋,卻忽視了對機器人智慧的研究。“機器人應該是人工智慧的一種應用與綜合體現,是以人為本,讓機器去完成人的工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也表示,機器人應該具備動作、感知、認知三個方面的能力,而過去科學家五十年來的研究只集中在機器人的動作,並未深入考慮智慧問題。

  那麼,嚴格意義上的智慧機器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趙傑説:“智慧機器人應該是具有感知、思考、決策和執行能力的機器,能夠幫助人實現生活和生産目標。”他還表示,概念會隨著技術發展而不斷變化,機器人的發展目標不只是成為像人的機器,而是要具備真正的智慧與強大的功能。

  當下,面對傳統人工智慧發展中存在的眾多瓶頸,學界和業界均在積極研究,努力提升人工智慧技術水準,讓機器人從“行動自如”到“能聽會説”再到“能理解會思考”,推動機器向機器人的轉變。“儘管機械或電腦表現出的某些行為看上去是智慧的,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的目標是讓機器真正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胡鬱説道。

  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成林介紹,人工智慧最主要的是感知和認知能力。建立在深度學習與大數據的基礎之上的模式識別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未來,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的融合將使機器人實現內容識別、自適應學習、小樣本學習、多模態學習、多任務協同等多種功能。

  專家們普遍認為,人工智慧技術將在未來一段時間給世界帶來重大影響,成為新一輪科技盛宴。從動作到智慧,從機器到機器人,這個過程將重塑整個世界。目前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的開發研究,並正在加大科研力度投入,努力使機器與人工智慧達到深度融合,提升機器人的“智商”。此外,國家還將逐步啟動“中國腦計劃”,“類腦智慧”的研究已經開始起步。

  引領新一輪産業革命

  智慧産業化是國家發展的大趨勢。作為資訊化智慧化時代的關鍵技術,人工智慧日益成為新一輪産業革命的引擎,必將深刻影響國際産業競爭格局和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

  儘管我國人工智慧技術攻關和産業應用起步較晚,並存在技術成本高等問題,但發展勢頭良好。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文字識別、語音識別、中文資訊處理、智慧監控、生物特徵識別、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智慧科技成果均已廣泛應用。

  2014年,我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銷量猛增54%,達到5.6萬台。2014年我國智慧語音交互産業規模達到100億元;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産業規模達100億元。同時,我國已經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等設施齊全的研發機構和優秀的人工智慧研發隊伍,研發産出數量和品質也有了很大提升。很多企業也積極佈局,如百度的“百度大腦”計劃、科大訊飛“超腦計劃”、京東智慧聊天機器人等。

  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劉進長認為,近年來我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兩個重要原因密不可分:一是國家的高度關注與政策支援,二是金融界的重視與大企業的不斷進入。

  去年的兩院院士大會中,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幕式上曾重點談到機器人與人工智慧。而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也提出“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並明確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人工智慧的探索研發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具有良好的發展態勢。”劉進長説。

  此外,“網際網路+”與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也為當前人工智慧産業帶來新的變革和商業機遇。“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推動人工智慧迎來了新的春天。”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表示,“近年來大數據的蓬勃發展為人工智慧提供了深度學習所需的眾多數據,與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

  在歷史性的機遇下,我國人工智慧的深度研究正蓄勢待發。國內人工智慧領域目前正以“網際網路+”和“中國製造2025”為契機,緊抓第二次機器革命的歷史機遇,瞄準國際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立足我國近來社會發展實際需求,統籌整合國內相關資源,科學設定發展目標,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技術與産業。

  “人工智慧領域必須加強人工智慧的教育和科普高素質人才隊伍,重視人工智慧前瞻性基礎研究,並建設開放共用的人工智慧創新發展平臺,使資源得到充分共用。未來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既需要國家層面的推進,也需要學術領域和業界的不斷努力。”譚鐵牛説。

  創業創新的金礦

  與會專家紛紛認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融合必將成為未來的發展亮點。那麼,人工智慧這座富礦,是否會在5年或者10年之內,成為下一個創業創新的風口呢?

  “在政府的支援和扶植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必將成為科技創新的風口。”劉進長説,“人工智慧企業的不斷壯大,必須建立在創新理念的基礎之上,求異發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李德毅也表示:“近幾年人工智慧的研究和應用呈現爆髮式的增長趨勢。‘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行動等對人工智慧技術提出了重大需求,發展智慧産業和智慧經濟需要人工智慧技術的持續創新,這將在社會上提供眾多創業創新的機會。”

  資本市場最認可的就是新技術的發展——事實上,當前人工智慧産業化已成為創業投資的熱門方向和諸多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谷歌、IBM等國際IT巨頭紛紛搶灘佈局人工智慧産業鏈,力圖掌握人工智慧時代的主動權。大量的畢業生與高新技術人才也涌入人工智慧這片領域。短短5年時間,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便將近1900多萬美元,新一輪的創業浪潮即將到來。

  未來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也將會對産業結構産生巨大的影響。“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將對傳統行業産生重大顛覆性影響,‘智慧+x’將成為創新時尚。人工智慧將在國防、醫療、工業、農業、金融、商業、教育、公共安全等領域取得廣泛應用,催生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引發産業結構的深刻變革。”譚鐵牛説。

  首先被人工智慧改變的或許將是服務類行業。據專家們介紹,目前研究投入最多的依然是民用服務類智慧機器人,此外,從用戶的角度考慮,老人和孩子正成為人工智慧投資的重點方向——人工智慧機器人將率先在護理和陪伴老人孩子的工作上大展宏圖。

  很多人相信,人工智慧這座富礦中蘊藏著無窮的寶藏,而在這個領域的創業創新將會大幅度的提升人類的發展進程——第二次機器革命時代即將到來,數不勝數的智慧機器將和數十億互聯互通的智慧大腦結合在一起,幫助我們了解和改變這個世界。(經濟日報記者 佘惠敏 實習生 竇紅飛)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