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獨家新聞報》9月14日文章,原題:中國在地平線上
在過去20年裏,中國在西南太平洋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逐漸上升。中國崛起為地區一強是由於中國自身的野心及冷戰後美國的戰略冷淡。
美國沒料到中國會進入這個外界認為的權力真空,成為地區影響力的一個競爭者。美國也沒料到中國在南太平洋的軟實力的上升,今後將對美國在該戰略區的主導地位造成硬(軍事)挑戰。美國一直依賴澳大利亞、法國和紐西蘭在大洋洲政治的持續影響力,以確保該地區處於西方勢力範圍內。而現在,地區盟友無法獨自應對中國挑戰,美國不再能坐視不理了。
中國在大洋洲擁有多重利益。中國希望依據一個國家的政策制衡、阻遏臺灣的影響力。此外,中國想要向這些太平洋島國提供有關漁業、捕鯨、海上鑽井、海底勘探及貿易條例的政策,特別是因為這些國家在國際論壇擁有跟其他大國同等的投票權。(中國)運用發展援助和低息貸款的“支票簿外交”服務於上述目標,同時也為制衡地區的西方影響力提供了外交手段。
儘管從地區政治的“亞洲”影響力來説,中國仍不得不與日本等競爭,但它現在已成為三巨頭中的主角,影響力還在繼續增長。事實上,過去10年裏南太平洋國家的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的關注,而不是其傳統西方保護國或亞洲盟友的努力。中國的興趣不僅使中國人為該地區提供西方回避的項目,還使這些政府在與新舊保護國打交道時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外交籌碼和靈活性。
許多西方分析家看到了這些演變對穩定的衝擊,特別是中國“支票簿外交”的負面影響。就此而言,中國通過移民、投資和貿易而滲入的政治控制,可能對全球反恐戰造成不利後果。但並非所有人都表示悲觀或無可奈何。首先,中國肯定不會漠視恐怖主義。而且,中國在太平洋的存在仍相對較弱。有分析家認為,中國與南太平洋的關係是長期的,剛開始的項目主要基於經濟利益而不是其他。即便背後含有更大的戰略盤算,中國在該地區既無軟實力也無硬實力來支撐其新帝國主義野心,所謂中國在南太的威脅只是虛幻。
即便如此,中國在南太的影響力擴大能為它最終投放軍力提供潛在的基礎。而且通過運用軟實力和影響力,中國在大洋洲成功取得了外交和經濟立足點,這不僅顯示其正崛起為地區大國,還為今後駐軍鋪平道路。至於這種情況是好是壞,抑或介於兩者之間,要取決於如何來看。(作者保羅 布坎南,汪析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