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1日零時47分,全長近1000公里的中俄原油管道累計輸油1501萬噸,各項經濟技術指標達到設計要求。至此,這條中國東北方向的原油進口戰略要道已安全平穩地正式運作一週年。
最大年輸油量3000萬噸
黑龍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漠河辦事處承擔進口俄羅斯原油的品質檢驗任務。辦事處主任羅學峰介紹説:“從運作階段檢測結果看,原油符合雙方協定標準。”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穿越中俄邊境,途經中國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終點是黑龍江省大慶市,設計年輸油量1500萬噸,最大年輸油量3000萬噸。
管理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嫩江段的中國石油管道公司加格達奇輸油氣分公司經理張世斌説,截至1月1日零時,中俄原油管道安全無故障運作365天,無任何事故發生,計量狀況正常。
自2011年1月1日正式投入運作以來,中俄原油管道改變了過去中國主要靠鐵路運輸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歷史,不僅輸送量大幅提高,運輸成本也大大降低,為俄羅斯原油出口開闢了穩定市場,也為中國提供了穩定的石油供應。
據統計,2011年前10月,中國進口原油2.1億噸,同比增長8.6%。
雙方付出了艱苦努力
作為中國第一條穿越多年凍土區域和原始森林的大口徑長輸跨國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沿線冬夏氣溫變化大,地理及地質環境非常複雜,對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嚴格。
為保證這條管道的安全平穩運作,沿線工作人員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在確保安全平穩運作的同時,管道運營方依靠科技創新和新技術應用,攻克了高寒地區管道運作工藝、多年凍土區管道線路管理以及高寒條件下管道維護搶修保障等方面的技術難題,取得18項重要科技進展。
事實上,中俄原油管道曾幾經週折,歷時十餘年。早在1996年,中俄兩國領導人就作出加強油氣戰略合作、建設中俄原油管道的重大決策。根據兩國政府2009年4月簽署的關於石油領域政府間合作協議,中俄原油管道是實施中俄關於修建中俄原油管道、長期原油貿易、貸款等所有合作項目協議的重要內容。
中俄合作前景廣闊
專家指出,中俄原油管道成功運營,標誌著兩國在石油領域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兩國還將積極拓展電力、煤炭、核電、能效與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合作。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謝爾蓋 盧賈寧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俄原油管道投入運作標誌俄羅斯的能源輸出地正在從傳統的西方轉向東方,對於俄中兩國加強合作具有重大意義。
盧賈寧認為,中國不僅是俄羅斯能源的消費國、運輸國,而且還為俄羅斯的能源公司提供了鉅額貸款。隨著中俄原油管道的開通,中國正成為俄羅斯向亞洲出口能源的窗口,這為兩國進一步拓展整個能源領域合作奠定了基礎。
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俄羅斯問題專家宋魁表示,以石油、天然氣為主要內容的能源合作是中俄兩國經濟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俄原油管道平穩運作一週年,標誌中俄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下的能源合作進入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階段。(范迎春 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