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春節團拜會上講話時,溫家寶總理表示,新的一年將繼續提高居民收入水準,完善社保體系,爭取使每個人病有所醫、住有所居,活得更有尊嚴。何謂尊嚴,有財富是否就意味著有尊嚴?不同的群體對尊嚴的認知會有多大的差異?
帶著這些疑問,廣州兩會開幕前夕,廣州日報聯合大洋網,通過調查問卷了解中國人尊嚴情況。
本次網路調查共收集到了542人的意見。結果顯示,五成以上受訪者給所在城市的人的尊嚴度打分低於60分;高達五成以上受訪者表示如果有第二次擇業機會,希望成為公務員;六成受訪者給廣州包容度高分。有學者認為,在統計GDP增長的同時,也應該設立社會的尊嚴指數。
尊嚴調查
你的城市有尊嚴嗎?
25%的人很滿意所在城市
在給自己生活城市的人的尊嚴度打分時,共有85~100分、70~85分、60~70分、50~60分和50分以下5個分數段,結果顯示,共有五成多的受訪者評分在60以下,評分在85~100分數段間的不足2%。
與此相適應的是,有20%的受訪者計劃換個城市生活,有55%的受訪者偶爾有此想法,但受到現實的阻礙,還在猶豫中。另外25%的人對現在城市很滿意,沒有想過換城市。
什麼職業最有尊嚴?
重選職業55%選擇公務員
如有再次選擇的機會,受訪者希望從事何種職業?在眾多選項中,脫穎而出的是公務員,所佔比例高達55%。在提交該選擇的理由時,諸如“收入穩定”、“社會地位高”、“福利好”和“工作壓力小”等多次出現。僅有2%的受訪者會選擇現有職業。
城市包容度如何?
廣州外地人很少被歧視
身在不同城市的受訪者,對所在城市的人際關係包容度也作出評價。在廣州生活的受訪者中,多數受訪者對廣州包容度給出較高的評價,評分在70以上的比例達到六成以上。有受訪者表示,作為外地人很少被歧視。
隨著城市快速的發展,交通變得日益擁擠,受訪者對出行滿意度較低,超七成受訪者對所在城市出行不滿。
收入滿意度如何?
八成以上對收入狀況不滿
收入穩定與否是人的尊嚴重要的組成部分。72%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工作收入高於日常消費或彼此持平。儘管上述結果證明,絕大多數人的收入可滿足日常消費,但仍有81%的人對收入狀況投“不滿意”票,這與下述情況應有關聯關係:69%的受訪者近幾年的收入變化不大或沒有增長。
個案1
外來戶:年繳稅十幾萬元仍常遭白眼難覓尊嚴
被訪者資料:
34歲,梅州人,在深圳打拼10年
“我和老公白手起家,辛辛苦苦奮鬥了10年,現在每個月收入不少,可生活尊嚴還説不上。”符燕紅在深圳從事服裝批發生意,經過10年奮鬥,她擁有了自己的鋪面,每月收入達到1.5萬元。可符燕紅覺得自己的尊嚴常常受到挑戰。
首先是戶口問題,雖然每年繳稅十幾萬元,可符燕紅一家擺脫不了暫住證,至今沒有城市戶口。“雖然現在改名叫做居住證,可要獲得城市戶口,和深圳市民享有同樣的待遇還有很大的差距”,符燕紅説。除了戶口問題,符燕紅也很害怕上銀行和政府部門辦事。在她看來去某單位辦事,如果能按章順利辦成就是一件很有尊嚴的事,她最怕被推來推去,跑幾趟都不行,還要遭人白眼的待遇。去銀行也一樣,符燕紅説,自己做生意,難免要去銀行辦理業務,可每次去銀行,看到長長的隊伍和不斷趕來插隊辦理業務的人就讓她害怕。
尊嚴不僅僅是吃飽飯的問題,而是生活中沒有那些意想不到的鬱悶發生,人人平等,消除歧視,這是符燕紅對生活尊嚴的定義。
個案2
80後:沒房沒車沒存款“拍完拖只能各自回家”
被訪者資料:
25歲,地産公司職員,月收入4000元
“結婚?30歲以後再説吧”,遊亮對記者説,“我沒有事業基礎,説白點就是沒有車子、房子和鈔票,結婚我是沒有信心的,我也和女朋友説了,結婚至少再等五六年。”女朋友家人常以此反對兩人走在一起,這事讓遊亮感到很沒有尊嚴。
遊亮在一家大型房地産公司上班,月薪平均4000元左右,“這個工資在同屆畢業生中算中上了,可由於房價高,物價高,醫療費用貴,讓我成為了典型的月光族”,他笑著説,每到月底糧庫就會告急,有時甚至要向女朋友或者家人借錢應急,這讓他很不好意思。
“現在沒有事業基礎,尊嚴自然受挑戰。”遊亮説,“如果兩個人要結婚,肯定要買房子和車子,現在我的收入這麼低,花銷也大,根本不可能辦到。現在我和女朋友下班了就拍拖,拍完拖各自回家。” 遊亮很想結婚,可女朋友又不答應,讓他感到生活很沒有尊嚴。文/徐靜、王鶴、任朝亮、畢徵、任珊珊、周祚、林霞虹、王飛、劉旦
政協委員“唱反調”:農民工不必大量進城
“現在都在説加快城鎮化,説農民進城,我們能不能反過來想一想,農民進城帶來的問題怎麼解決啊?”在昨天的市政協會議分組討論上,政協委員鄭聖凱的逆向思維語驚四座。
在分組討論中,市政協副主席平欣光率先發言,他提出了“後亞運經濟”、三舊改造以及城鎮化的問題。平欣光説,按照我國2009年46.4%的城鎮化程度,以後如果每年提高10個百分點,那就是轉移相當於日本全國的人口。“未來30年,城鎮化將支撐中國的大發展,委員可以多一點關注。”
平欣光的話題引來了市政協經濟委主任鄭聖凱的興趣。鄭聖凱説,“歷朝歷代都是鼓勵農民安居樂業,沒有什麼大規模進城運動,政府只要把農村的公共設施建設好,修好路,實現‘耕者有其田’就可以了,那麼多人進城,房價怎麼降下來?建多少房子都不能滿足這個要求。”
學者點評
中大政務學院副教授郭忠華
尊嚴指數也是
衡量發展的標準
談到尊嚴,我們首先會想到社會對一個人的尊重。其實有尊嚴與否必須具備一個前提,“倉廩實而知禮節”,人的基本的物質生活條件先要得到滿足。現在吃飽飯沒問題了,但住房成了難題。就像《蝸居》裏演的,姐姐海萍因為沒有房子而苦惱,妹妹海藻當二奶也多少有房子的因素在裏面。
去年我國的GDP增長8.7%,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但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人認為在社會上沒有得到足夠的尊嚴。這説明一個問題,雖然社會發展很快,但不是每個人都享受到了發展的成果。尊嚴是相互的,如果社會上只有一部分人覺得有尊嚴,其他人都覺得沒尊嚴,這就説明社會存在著問題。現在有錢人不少,但農民工、困難群眾更多。什麼時候底層的人得到尊嚴了,我們才能説這是一個有尊嚴的社會。
所以在統計GDP增長的同時,我們還應該考察社會的尊嚴指數。尊嚴是個虛的東西,這就需要學術界把它具體化、量化,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數據。以前有人研究過“滿意度”,這是尊嚴指數中的一部分。政府要引入尊嚴指數,學術界也應該研究這個指標。
70%的受調查者表示,再選擇職業的話要當公務員。怎麼理解這個現象?20年前我從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們都不願意去機關,覺得空間小。現在我的學生正好相反,爭著去考公務員。相對於市場環境下激烈競爭的工作狀態,公務員的收入比較穩定,也不會輕易被炒魷魚,這種穩定性本身就是有尊嚴的重要條件。另外我們國家的官本位意識比較濃,很多人會覺得公務員就是官,值得尊重。尊嚴本身就是自我感覺到的東西,有了別人的尊重,公務員的尊嚴指數自然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