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一帶一路"智庫談]為全球經貿治理提供有效“藥方”

2017年05月02日 11:20:21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經濟日報開欄的話:“一帶一路”建設得到了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支援和參與,為沿線各國聯動發展注入正能量。將於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為促進沿線國家發展繁榮貢獻更多智慧。本版從即日起開設“‘一帶一路’智庫談”欄目,從全球經貿治理的角度闡釋“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意義。

  “全球治理”這一概念于1990年提出,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全球治理理論,是順應全球化趨勢、旨在對全球事務實行共同管理的理論。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同時,也開始了關於中國參與全球經貿治理理論創新的討論。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不斷提出解決全球經貿問題、破解全球治理困境的政策建議,為全球貿易治理提供著公共産品。事實上,“一帶一路”建設本身就是中國為全球治理提供的最大公共産品。

  首先,“一帶一路”建設是全球治理嵌入式多邊主義的創新應用。

  全球經貿治理理論強調構建國際規範和國際機制,形成一套具有約束力的公共産品解決全球問題,其治理難題是如何協調國際規範約束與各國主權權利之間的矛盾。嵌入式多邊主義認為,戰後美國設計多邊體系時注意到了滿足各國國內干預的需求,在規則構建時留出了“安全閥”。“一帶一路”倡議強調,通過外交協調方式對接沿線各國的經濟發展戰略,是對各國主權的尊重、對各國經濟發展模式和道路選擇的尊重。這相當於從現有多邊體系出發,利用現有的法律規則開展區域經濟合作;從現有多邊體系中吸取營養,逐漸成長為一個新型的大區域經濟合作。此外,“一帶一路”建設突破了“安全閥”制度設計,是在各國經濟發展“契合點”基礎上的積極行動,這種積極主權參與模式將成為全球治理的未來方向。

  其次,“一帶一路”建設採取了差異化的制度構建路徑。

  戰後多邊體系的構建特點表現為,建立在強勢國家主導基礎上,有既定的核心原則,用統一的法律制約所有成員,傾向於消除多樣性。“一帶一路”的制度構建路徑與此不同,中國倡導“一帶一路”,中國的準確定位是核心倡導者。“一帶一路”建設更為包容、更為差異化,即先從成員國各自實際出發,摸索合作路徑,然後再總結出規則制度。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準差別巨大,但“一帶一路”建設沒有要求各國必須達到一定標準才能加入。例如,柬埔寨有種植業資源稟賦但沒有加工能力,中國企業不僅向當地農民傳授水稻種植技術,還幫助建立加工廠;馬來西亞製造業比較發達,中國企業就在汽車製造上開展合作;哈薩克交通設施落後,制約當地經濟發展,中國企業就去開山修路。這是一種結合各國差異化實際的務實合作方式,是在行動中、過程中尋找規律的方式。

  再次,“一帶一路”建設將創造出一批經貿治理新術語。

  比如,在全球治理理念上,提出“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在全球治理的經濟目標上,提出“共同發展”,破解了全球經貿治理的困境;在全球治理的過程論中,提出“對接”,這也是中國首次提出的國際經貿合作方式,強調了全球治理主要基於協調而不是以支配為基礎;在全球治理的內容方面,提出“五通”,形象説明瞭政策頂層設計、基層支援及經貿合作具體領域之間的聯繫。相信當“一帶一路”倡議得到更多國家回應時,這一批新術語將在更大層面上發揮應有作用。(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程大為)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