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侵犯隱私曝黑色利益鏈 通過第三方支付交易

2016年08月14日 06:47:02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原標題:網路侵犯個人資訊曝黑色利益鏈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近日發佈的《2016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顯示,我國54%的網民認為個人資訊洩露情況嚴重,84%的網民曾親身感受到因個人資訊洩露帶來的不良影響。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網路非法獲取公民資訊已從身份資訊、電話號碼、家庭地址,擴展到網路賬號和密碼、銀行賬號和密碼等,不法分子通過技術手段實施攻擊,形成了“源頭——中間商——非法使用人員”的黑色産業鏈。

  今年3月,四川省南充市公安局接到多起報案,報案人稱銀行賬戶內的錢被盜。通過偵查,專案組先後在海南、河北、山東、四川等地抓獲了5名犯罪嫌疑人,並鎖定了為嫌疑人提供作案基礎資訊數據的源頭——“駭客”江某。

  今年6月,南充公安的便衣民警在成都雙流區的一個小區內將江某抓獲。打開他的電腦後民警發現,密密麻麻的文件夾裏,分門別類裝著各種各樣的公民個人資訊:QQ賬號和密碼,支付寶資訊,身份證資訊,除此之外,還有郵箱資訊、學生資訊、單位資訊、網路身份賬號密碼等內容,每個文件都達數十兆。

  在江某的QQ群和微信群裏,買家來自全國各地。他將竊取的資訊以5000條為一個單位,打包價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價格最高的身份資訊最高可以賣到每單位400元。買家在獲取到這些資訊後再進行層層轉賣,最終流入各類不法分子手中。

  在南充公安偵破的另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張某在網上出售公民戶籍、旅店業、銀行、鐵路、機票、手機、車輛、物流等資訊,非法出售公民個人資訊600余萬條,涉案金額300余萬元。

  辦案民警發現,張某有161個“上線”,99個“下線”。在該鏈條中,他們通過網路即時聊天工具進行聯繫,並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交易,整個黑色網路鏈條涉案人員高達3000余人。

  民警表示,通過獲取公民個人資訊,滋生的通訊詐騙、網路詐騙、敲詐勒索等犯罪目前正持續高位運作。

  >>安全提示

  及時刮掉快遞條碼資訊

  四川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安機關在繼續保持嚴打高壓態勢、遏制犯罪活動的同時,公民還需進一步提高個人資訊安全保護意識。

  他強調,公民不要輕易將個人資訊提供給無關人員,網路購物要謹防釣魚網站,慎用公共場所免費WiFi,不點擊不明網址連結。

  “在丟棄快遞包裝之前務必將包裹上的條碼及收件人姓名、住址、手機號以及身份證等重要資訊用水拭去或用刀刮掉、在需要提供身份證複印件時一定要在有人像的正面上註明該複印件僅限何種情況下使用,不要用一個密碼作為自己所有賬號的‘通行證’。這樣可以大大降低不法分子企圖通過網路大數據庫對公民進行敲詐的可能。”他表示。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劉昕傑還指出,要有效保護公民個人資訊,還需加快公民個人資訊安全的立法工作。“目前我國並沒有專門的個人資訊保護法,現有法律中的相關規定過於寬泛、模糊,亟待有明確、系統的法律出臺。”他還建議,在民法典制定過程中特別是人格權法的規定方面加強對個人資訊的保護。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