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明年收入分配改革有望提速 稅制等改革將推進

2012年12月10日 09: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十八大後,新一屆中央領導多次強調改革的重要性。結合近期中央表態以及《經濟參考報》記者多方了解,推進多項重點領域改革將成為2013年我國經濟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其中,收入分配改革有望提速,而金融改革、稅制改革、價格改革、行政體制改革等工作也都將繼續推進。

  共識

  改革是發展的最大“紅利”

  新一屆領導人確立以來,“改革”成為一個高頻詞彙。

  11月30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明年經濟工作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意見和建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明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搞好頂層設計,及時推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堅持整體漸進和局部突破相結合,大膽探索,務求實效。

  1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並作重要講話。李克強指出,全面領會十八大精神,必須充分認識加快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這是我國發展的最大“紅利”。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開會議,審議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分析研究2013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會議提出,要紮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對於近期領導人的反覆表態,匯豐銀行宏觀經濟分析師孫珺瑋認為,這説明改革的接力棒已傳遞到新一屆領導層。她説:“在未來數年推進經濟發展方向的轉變,以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率。新一屆領導層清楚地意識到,中國經濟增長的奇跡受益於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將重塑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前景。其關鍵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實際上,不僅是在政府層面,當前社會各界也都在凝聚改革共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表示,從實際狀況來看,當前確實出現了形成新的改革共識的可能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前幾年被短期效益所掩蓋的問題逐漸顯現,同時各地也出現了一些改革創新,贏得了更多人的支援。比如在上海開始的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政策,雖然還存在著不少的瑕疵,但是很多地方都明顯地看到了它對促進服務業發展的作用,所以地方政府都要求參加試點。

  亮點

  收入分配改革有望提速

  近來,觀察人士紛紛預測,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有望於今年12月面世。無論這一方案最終能否今年出臺,從多方預測來看,收入分配改革在明年將加速推進,成為多項改革中引人關注的亮點。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訂的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接近出臺。方案列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明確了改革的短期和中長期目標,以及重點任務和改革路徑。其中,調整初次分配格局是未來收入分配改革的重點。

  “初次分配體制改革是縮小收入差距的關鍵。”吳敬璉説,分配改革不能止于政府抑富扶貧的零散措施,而應是一整套完善經濟和社會體制的系統努力,它至少包括:第一,改變粗放經濟發展模式,轉而依靠知識、技術創新和勞動效率。這樣,勞動者的收入水漲船高,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形成良性迴圈。第二,政府依法行政,取締不合理的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剷除尋租的制度基礎。第三,下決心破除特權既得利益和傳統意識形態的阻礙,繼續推進國有經濟的改革,把被少數人和少數企業佔用的社會資源從壟斷部門的行政壟斷下解放出來,通過企業之間的平等競爭實現有效配置,為社會大眾創造財富。第四,完善財稅體制,為社會低成本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第五,建立能夠持續運轉的社會保障體系,為全民提供基本的醫療、養老等保障。第六,改善教育體系,使每一個要求上進的公民都有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機會。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陳劍持類似觀點。他説,收入分配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問題,單兵突擊式的改革已難以為繼,需要全面改革方能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深化行政、財稅、社會保障、就業、教育、醫療衛生、國企、戶籍等制度改革,需要推進區域之間協調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只有通過採取綜合措施,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才會起到實效。特別是要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強對權力的制約,打擊腐敗,才能從根本上緩解收入分配不公問題。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也説,持續有效的公平,既包括結果公平,更包括機會均等,這就要著力促進公平的制度建設,而不是忙於行政調整。既要在“收入分配製度之內”改革,建立公開透明、規則一致的工資和社保制度,更要在“收入分配製度之外”改革。

  推進

  多項改革待發

  記者了解到,除了收入分配改革以外,金融改革、稅制改革、價格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工作也將在2013年繼續推進。

  “在未來三到五年將變革中國的金融體系,包括利率市場化、債券市場規模擴大以及人民幣可兌換”,孫珺瑋説。

  陳劍也表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實際屬於打破壟斷的範疇。銀行的鉅額利潤是在實體經濟困難重重和老百姓長期承受負利率的背景下取得的,極大影響了中國實體經濟,特別是非公經濟的健康發展。但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將會遭到既得利益集團,特別是國有大銀行的強烈反對。如果不能夠排除阻礙,這項改革的推進是難以實現的。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提出,金融改革再遠航,要深化、強化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一是發O T C市場(場外交易市場),建立做市商制度,由券商和投資者確定一個企業的股份在沒有公開上市之前能不能進行交易。二是鋻於現在銀、證、保、信託四類金融機構都在做代客理財業務,但事實上執行的不是相同的規則,未來監管理念應該一致,代客理財就應該忠實于客戶,而不是為了賣出自己的産品,對客戶進行有意無意的誤導。三是金融機構應該回歸服務的本質,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而不應該以自己盈利為導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提出,當前的結構性減稅尚有較大空間,在結構上,應以增值稅作為主要減稅對象;在路徑上,應使增值稅“擴圍”與“降率”二者並進。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説,轉變發展模式,十五、十一五期間就提出來了,至今進展緩慢,事實説明有待改革攻堅,尤其需要界定政府和市場的界限,按照確定的職能優化政府結構,才能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可以説,轉變政府職能是優化政府結構的前提。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