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近期中國多個領域安全事故頻發 血的代價需反思

2011年09月30日 11:2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近一段時間,交通、生産、食品衛生等領域頻頻發生安全事故,再次引起人們對安全問題的關注和議論。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事故,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全的生産生活環境,成為亟需破解的重大課題。

  人的生存與發展都是在一定環境中實現的。人生在世,都希望生活在一個好的環境裏。所謂好的環境,主要是指適合人們追求幸福生活、實現自身發展目標的環境。當前,人們普遍希望天下太平、社會安定,而不是動蕩不安、秩序混亂;都希望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而不是烏煙瘴氣、荒山禿嶺;都希望食物潔凈、吃喝放心,而不是吃了中毒、喝了生病;都希望居家安全、工作安全、行走安全,而不是各種災難頻發。總之,人們需要和盼望生活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那麼,這種安全環境從哪來呢?

  來自危險意識的牢固樹立。強調安全,是因為有危險存在。如果對顯露的或潛在的危險不知不覺,就不可能有針對性地營造安全環境。近來,一些地方接連發生煤礦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事故以及建築物和橋梁垮塌事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原因之一就是相關人員缺乏應有的危險意識,疏忽了、大意了,看不到安全隱患。思想上喪失警惕,就不可能防範于先、監管到位,安全生産這條紅線也就形同虛設了。因此,營造安全環境,要求相關人員牢固樹立“平安是福”、“安全是責”的理念,把“危險”二字時刻牢記在心。在一定意義上説,相關人員的危險意識越強,群眾的安全系數就越大。

  來自相關決策的科學民主。決策是否科學,直接影響環境安全。許多地方之所以能為人們提供宜居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相關決策科學。而一些地方之所以在安全環境方面出了大問題,決策失誤往往是重要原因。這就要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具體來説,就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對上級負責和對群眾負責統一起來,堅持群眾路線,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把決策建立在深刻把握國情、社情、民情的堅實基礎上。同時,不斷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遵守科學決策程式,尊重科學論證結論,確保決策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

  來自安全責任的切實落實。每一次安全事故的發生,代價都是沉重的,教訓都是深刻的。避免新的安全事故發生,需要注重對血的代價和教訓深入反思、舉一反三,進一步完善安全制度、加強安全監管、落實安全責任,特別是按照“誰決策誰負責、誰在崗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各級政府特別是負有監管職責的部門和單位應抱著對人民和歷史負責的態度,嚴格依法辦事,強化監管和查處力度,不留死角、不留遺漏,使那些玩忽職守釀成大禍的人受到應有懲處,使相關工作人員受到警示和約束。同時,應積極疏通和拓展社會監督渠道,加強社會各界對環境問題的監督,一旦發現安全隱患,發動大家共同行動、及早排除,從而形成營造和維護安全環境的強大合力。 (邵思蜜 陳欣)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