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
在昨天的論壇中,國企是否推高房價的問題,引起大家的普遍關注。國資委副主任邵寧認為,如果不解決供給和需求問題,房價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地方政府是“地王”受益者
國資委副主任邵寧表示,不能因“地王”而否認土地交易的招拍挂制度
昨天國務院國有資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邵寧在回應“央企都退出房地産市場”時表示,如果不能解決供給和需求的問題,房價不會有太大變化。
邵寧認為,調控房價須從供給和需求兩個角度去採取措施,尤其是抑制投資性的需求,現在的招拍挂制度必然産生“地王”,“因為是競爭,不管是誰最後拿到,都會成為‘地王’”。
雖然國資委宣佈78家不以房地産為主業的央企將退出房地産業務,但昨天邵寧避免談到央企退出房地産業的具體時間表。在回應央企“地王”的提問時,邵寧也避免提及“央企”和“國企”的字眼,他只是原則性地發表了對目前中國房地産市場的看法。
他認為,“地王”現象的直接受益者是地方政府,因為“地王”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這不是壞事情,關鍵是這筆收入用到哪兒去”,政府要把其中的大部分收入轉移到為低收入者建房。
“不能因‘地王’而否認土地交易的招拍挂制度”,他表示,這是個好制度,因為它是透明的,是陽光的,是競爭性的,它可以防止暗箱操作,可以防止腐敗。
邵寧表示,房價是由房市的供給和需求決定。如果房市供給不足,房價必然漲。反之不會大漲。
“人大應明確國企的定位”
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熊志軍稱,國企在房價問題上受“夾板氣”
出席論壇的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熊志軍在論壇上接受採訪時表示,房價上漲不是由央企拿地造成的,國有企業在受“夾板氣”,成了社會矛盾的宣泄口。“地價是受房價決定的,而不是房價是由地價決定的,這屬於經濟基本常識。”熊志軍表示,認為高地價是由於央企進入房地産行業所致的説法不對,“不管那地是不是央企拿了,都和普通老百姓的住房無關。地王都是黃金地段的,無論誰拿了價格都會很高。”
熊志軍認為現在社會對國有企業的定位認識還不明確,這涉及到國企是完全獨立經濟體還是社會公益服務組織,他呼籲全國人大應該進行明確。熊志軍表示,如果國企是經濟體那就是趨利的,房地産市場現在是一個暴利的市場,沒有理由只讓民營企業賺錢,不讓國有企業賺錢。“央企不掙錢,被批效益不好;掙錢了,又説不顧社會效益。”
他也指出,如果作為經濟體來講,國企確實有不合理的地方,因為在政策、資源掌握上有優勢,社會在這方面可以進行監督。
吳敬璉前天也表示,雖然地王頻頻出現,但沒有辦法指責國有企業,最關鍵的問題在於是誰給了國企那麼多的錢。
■ 宏觀政策
財政部副部長王軍稱“上山難下山更難”
刺激政策不宜輕言退出
財政部副部長王軍昨天表示,中國目前不宜輕言退出刺激政策,但應積極研究退出戰略。他借用“上山難下山更難”的俗語打了個比方,“把出臺刺激政策的決策比作上山,把退出政策的決策比作下山的話,我想退出比當時決定刺激還要難一些。”
王軍説,刺激政策的退出需要一個漸進、溫和的過程。“我相信中國刺激政策的退出一定會平穩著陸,我們常用的一個詞就是‘軟著陸’。”
王軍認為,當前各國家的政策退出,不僅要考慮國內經濟情況的變化,而且要考慮國際間的協同。譬如,是先退出財政政策,還是先退出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先退出哪些方面,後退出哪些方面,同時需要貨幣政策怎麼樣協調和配合;貨幣政策先退出哪些方面,後退出哪些方面,同時需要財政政策怎麼樣協調和配合。“不僅僅是一個決策的問題,而且需要藝術化來操作。”
他説,當今有的國家還在準備加大刺激政策的執行力度,有的國家已經開始退出或者是部分退出自己的刺激政策。所以,要根據每個國家的具體情況決定它的政策怎麼樣退出。
王軍表示,中國政府應對經濟波動的能力越來越強,越來越嫺熟地駕馭經濟走勢,中國的經濟刺激政策的退出,一定會根據世界和中國的情況擇機決策,而且會平穩退出,實現軟著陸。”
“我個人預計今年3月,中國的貿易可能會出現逆差。”陳德銘昨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説,把國際金融危機歸結為貿易收支不平衡的全球失衡,是一種相對比較片面和狹義的理解。
如果3月份出現逆差,這意味著2004年5月以來,中國月度貿易的順差狀態將首次中斷。
對於人民幣匯率問題,陳德銘昨天再次回應説,人民幣匯率並不存在美國認為的低估和操縱。“如果美國在匯率問題上一再堅持中國操縱匯率,並且如果伴隨貿易的制裁,中國不會熟視無睹;如果伴隨著法律方面的訴訟中國也會奉陪。”
中國對美順差呈下降趨勢
陳德銘説,這段時間總有個別國家把眼睛盯著中國的貿易,寄希望於人民幣匯率大幅度升值來實現全球經濟的再平衡。這個論調失去了兩個基本的事實。其一,一個國家的本幣的升值對調節貿易的作用十分有限。2005年至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超過20%,期間中國貿易順差不降反升。2009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穩定,但是全年貿易順差同比下降34.2%。今年1月至2月,在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中國貿易順差降幅超過50%。
“即便這麼大的下降,美國好像還不滿意”。他分析説,其中因為中國順差大概73%是對著美國的(去年數據)。
此外,中國的經濟發展一直是跟各國分工協作、利益共用。在以中國為結點的國際分工鏈上,中國通過初級原料的進口帶動了相關國家的發展,為周邊國家和地區創造了貿易順差,並通過資本品、奢侈品和服務貿易進口,為發達國家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中國想買東西美國不賣”
對於中國之所以與美國有貿易順差,陳德銘認為,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對中國實行嚴格的出口限制。美國三次對中國實行出口産品限制,僅2007年就增加了幾十個品種的出口限制。
陳德銘解釋説,航空航太等應用技術,還有很多零部件中國想買買不到,“我今年本來想組織幾個大型採購團到美國,但是企業家們報給我一些需要採購的東西,顯然美國現在還不願意賣給中國”。
他認為,這些真相應該讓美國企業和人民知道,否則對他們非常不公平。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