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的臺灣小夥子蔣東穎一開始是抱著陪父親“走一趟”的念頭來參加第六屆海峽論壇“同名村 一家親”聯誼活動的。但在15日,這個臺灣“微信族”發覺尋親也可以是一件年輕新潮的事情。
當天,在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福建省海外聯誼會等共同組織下,兩岸40多個“同名村”的200多位臺灣村里長以及宗族長老,會聚廈門市集美區板橋,茶敘懇親。
在板橋張氏祖廟前,臺灣新北市板橋區張廖簡宗親會創會理事長張進鋒介紹了板橋“同名村”的故事:當初我們有位宗親張進財到廈門,回去後説集美也有一個“板橋”,之後我們每年都會到集美板橋來祭祖。
目前已經初步查證有淵源關係的閩臺同名村、同宗村84對。像兩岸“板橋人”這樣“對上號”,開始“走親戚”,是蔣東穎的爸爸——57歲的蔣敏全的願望。來自彰化縣花壇鄉白沙村的他,正在寫故鄉花壇鄉的歷史,非常希望了解自己家族的歷史淵源。他説:“我的祖先來自晉江,後來遷到南安縣。我從網路上查到這個地方現在應該是晉江水頭鎮,但還不能確認。”
當天的聯誼活動上,主辦方通過微信開通了“閩臺同名村 兩岸一家人”的溝通交流平臺,所有的“同名村”都可以加入。在兒子蔣東穎的幫助下,蔣敏全利用微信群發出了尋親的求助資訊。
“我們的族譜裏記載得不是那麼清楚,可能尋找過程中會費一些時間,希望借助網路這個跨越空間的工具,幫我找到自己的家鄉。”蔣敏全説。
“原本我認為尋親是老人家的事情,不過這次來了,覺得不錯。況且我和爸爸正打算到大陸創業,正好過來探探路。”蔣東穎説。
以前來大陸尋根的臺胞多是“有一定年紀”,但這種情況正在改變。此次聯誼活動上,除了蔣東穎這樣的“90後”,也有臺南市北門區錦湖裏里長郭添貴的兒子郭建良這樣的“80後”。
“歷史不能斷,尋根就要一代代傳承下去。”平時喜歡研究歷史的蔣敏全説。
“現在想想,族譜什麼的數字化了,網路尋親也是挺有趣的事情。”蔣東穎説,自己在臺灣做通訊服務業,發現很多臺商都在用微信,也下載了一個,從前年起就成了臺灣“微信族”。
蔣敏全父子相信,微信會幫他們實現尋親之夢,微信裏的大陸宗親和朋友名單會越來越多。
(原題:尋親隊伍裏的臺灣“微信族”/記者許雪毅)
[責任編輯:朱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