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才爭相西進:“幾百年等不到的崛起正發生”

時間:2008-04-23 14:17   來源:《環球》雜誌

  臺灣104人力銀行3月24日的最新統計顯示,目前每天有意西進大陸工作的求職者突破1.7萬人次,創下該機構自2006年有此項調查以來的新高,較去年8月的統計增加了2000人次。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表示,這一統計數字在最近一個月內增長了近千人次,預計到馬英九上臺、兩岸直航時間表敲定後,有意赴大陸求職人數還將上升,甚至達到2萬人次。

  3月22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束後,島內出現了所謂“馬上”效應,包括臺灣證券市場上“三通”概念股的積極反應,表現出對儘速鬆綁兩岸經貿政策、推動兩岸直航的心理預期顯著提升,而104人力銀行統計發現臺灣上班族西進大陸求職意願快速升高的現象,也被島內媒體定位為人才領域的“馬上”效應。

  有分析認為,臺灣民間對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正常化的心理預期空前提升,不少臺資企業已著手規劃進一步拓展大陸業務,用人需求必然增加,而求職者也表現出更強烈意願,有理由預見未來在人力資源方面將出現供需兩旺的狀況。

  “臺幹”逾六成考慮西進大陸就業

  接近不惑之年,在臺灣一家房屋仲介公司的“臺幹”(指臺灣企業中的骨幹成員)許家豪去年底決定舉家移居,移民地不是美國、澳洲,而是上海。搬家前,他賣掉了車子、房子,傢具不是在網上拍賣了就是送人了,養了三年多的雪納瑞(狗)也送給了朋友。許家豪一家三口前往上海,光是行李就有30多箱。而和許家豪同行的還有12位同事,除單身者外,大多數也是舉家移居上海。

  近年來,儘管陳水扁當局不斷為兩岸關係發展製造麻煩,但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仍舊在干擾中持續熱絡,臺商在大陸的事業不斷發展,呈現出進一步“西進”、“北擴”的強烈進取心,而同時島內經濟持續不景,失業率不斷躥升,種種因素下,臺灣上班族西進大陸就業的意願事實上一直不斷提升。

  104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1995年至1999年間臺灣企業派往大陸的員工中,三成一是常駐大陸,兩成四是員工個人主動爭取,一進公司就被派往大陸的比例僅一成四。而2000年以後,一進公司就被派往大陸的比例超過兩成;因公司需要短期赴大陸出差的比例,1995年至1999年為11.8%,2004年至2007年大幅增長至28.4%。

  有島內人力資源諮詢專家分析認為,臺灣上班族西進大陸就業大抵可分為幾個階段:第一波求職者以非理性的失業者居多,多是百般無奈下尋求出路;第二波求職者以中高階主管為主,他們多是看好大陸正蓬勃發展的産業機遇,而“搶進”大陸“卡位”;從去年開始的第三波,求職者開始明顯延及中階主管和一般專業人員。

  104人力銀行與臺灣《遠見》雜誌3月共同完成的“2008兩岸新紀元之上班族與企業西進看法”調查發現,臺灣上班族中有超過六成考慮西進大陸就業,有18.6%的受訪者表示“已有在大陸工作的經驗”,有16.9%的受訪者表示“正在尋找赴大陸工作的機會”,有45.1%的受訪者表示“曾想過赴大陸工作,但因種種原因還沒有動身”,僅19.4%的受訪者“從未考慮”西進大陸就業。

  邱文仁認為,臺灣上班族對西進大陸就業的看法正跳出“想不想去”的是非題,已進展到“想去,但具體的機會在哪”等更加務實的問題。

  這一調查還分析了目前臺灣上班族赴大陸就業的主要主觀原因,有67.1%的受訪者認為“大陸發展潛力大,應及早擁有相關經驗”,有41.9%的受訪者表示“兩岸人才合作競爭中,應先行卡位”。

  同樣是因為看到這樣一個人才市場的潛力,今年2月,104人力銀行在大陸推出了“臺灣人才網”,以期為臺灣求職者和大陸地區的募才企業間架設一個溝通平臺。這一網站開通未滿一個月,登錄的求職簡歷就超過了20萬份,顯見新一波臺灣人才西進大陸就業潮正在悄然漲起。

  臺灣年輕世代爭相西進

  時下的臺灣年輕人,雖然降生在臺灣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年代,但是他們在大學畢業之後,卻面臨著一個經濟衰退最嚴重的階段,他們必須接受巨大的求職壓力。根據臺灣當局主計部門的統計,島內15歲到29歲人口的失業率2007年前9個月高達7.6%,將近整體失業率3.92%的兩倍,而自2000年起的多年裏,這一數字一直都在7%~8%之間。而同時,另據臺灣當局“勞委會”的調查顯示,有四成八的臺灣年輕人願意到島外工作,首選是亞洲,大陸排名第二。

  據臺灣媒體報道,島內人力資源專家觀察認為,與10年前不同的是,從臺灣到大陸工作的群體,在質和量上都發生了變化。10年前,諮詢去大陸工作情況的人,以40歲左右的居多,現在下降至30歲以下,不少留學生學成後也不回臺灣,直接把大陸當作求職首選。

  《環球》雜誌記者接觸的不少臺商和島內民眾,他們已經或正在積極規劃把孩子送到大陸高校就讀,原因大同小異,不外乎就是認為孩子未來的事業發展將與大陸有不可分割的聯繫。而記者認識的一些臺灣年輕人也常常問起大陸的情況,言談間都流露出對“西進築夢”的強烈期許。

  “你們面對的是一個好時代,一個大時代!”臺灣學者劉常勇教授對他年輕的學生們説,“因為幾百年都等不到的中國崛起,現今正在發生。”和劉常勇一樣,近年來,島內人力資源機構和專家也都在積極鼓勵面對就業壓力的臺灣年輕一代,抓住時代賦予兩岸的機遇,提出“新鮮人求職不妨先西進”。

  104人力銀行大陸獵才事業處業務開發總監黃至堯分析説,未來5年,在大陸最有發展潛力的職位將集中在IT通訊、物流零售、建築貿易、金融保險幾大産業,將會有爆炸性的成長。他大膽地説:“臺灣的年輕人可以思考將首次求職機會放在中國大陸!”

  大陸方面注意到臺灣民間的這一需求,近年來持續推出的惠臺措施中就包括了惠及臺灣青年一代事業發展的內容,包括承認臺灣高等教育學歷和開放多項專業資格考試等,幫助他們在大陸求學、就業。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4年以來,大陸共招收臺生逾7200名。作為這7200人中的一分子,前年通過考試到北京進修博士學位的臺生陳嘉彰不久前在臺灣《聯合報》上撰文説:隨著大陸經濟的快速崛起,具有遠見的企業經營者,莫不躍躍欲試準備投資大陸。在此趨勢下,自己將來也有可能被公司派到大陸工作,為使自己的學歷和個人經歷“更上一層樓”,並增加將來就業後的升遷機會,“我遂到北京求學”。他還説,到北京之後才發現,自己的想法“並不獨到”,“到大陸求學者,雖説不若過江之鯽,但也為數可觀”。

  正在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就讀的王仕宏表示:“大陸經濟發展縱深大,而且金融證券業正處於發展階段,特別需要高級管理人才和有經驗的人士。”在大陸金融證券領域深造既可以師從自己仰慕的學者,又可以為事業積累經驗與人脈。“兩岸畢竟同文同種,沒有大的文化差異,一起研究工作會很容易。”

  來自高雄的藍靖文,高中畢業後雖然考取臺灣“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但一心想讀中醫的她卻決定到北京學醫。在北京念了5年中醫後,她于2007年考取北京中醫診斷學研究所繼續攻讀學位。她對記者説,當年與她同時考入北京同一家學校念中醫的臺灣學生有50人,人數是上一年的2倍,第二年人數又增至100人。到大陸讀書的臺生越來越多,已經成為無法阻擋的趨勢。

  “雖然臺灣當局迄今不承認大陸學歷,但我不後悔來大陸唸書。”藍靖文説,“臺灣中醫師市場飽和,大陸已開放臺灣居民參加大陸醫師資格考試和在大陸執業,我學成後會考慮留在大陸從醫。”

  去年4月衛生部頒布規定開放臺灣居民參加大陸醫師資格考試後,7月就有來自島內的200多名考生參加了大陸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近年來,島內接連興起的“西進大陸考照熱”不僅包括醫界,還涉及金融、證券、建築、法律等諸多領域,而期待築夢的臺灣年輕一代更表現出最為積極的進取心。

  兩岸人才互補整合

  《環球》雜誌記者採訪過多次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兩岸年輕世代互動積極,短短幾天的交往便可能結下深厚的友誼,他們彼此欣賞,不僅有共同語言,而且同樣對未來人生事業發展充滿理想。分離之後,他們大都通過網路保持聯繫,談論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一位在北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大陸學生曾告訴記者,她和臺灣朋友常常網聊,少不了談及未來,其中也常會説到合作的話題。

  近年來,島內有關兩岸人才課題的研究和討論屢見不鮮。臺灣一份雜誌曾刊載專文,評析大陸所謂“80後”與臺灣所謂“30代”(30歲上下一代)的比較優勢。臺灣《經濟日報》則曾刊發專業人士的文章指出,面對全球性的人力競爭,唯有截長補短,善用兩岸人才資源,才能成為贏家。

  新時代下的兩岸新世代,展現出一個未來景象:兩岸人才互補整合,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積極構建兩岸人才高地,將是兩岸合作共贏的必要條件和組成部分。(記者 陳鍵興)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