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臺灣電影:自説自話——自醒自救

時間:2010-07-21 10:33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網路評論特刊:深度幕後   

  本期策劃製作:趙靜                                                                                            查看往期<<

 導  讀  

  

  説起亞洲電影,臺灣電影絕對會是需要拿出來單獨表一表的一支。臺北電影節近日在臺北舉行,星光閃閃的現場中,明星和導演們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請支援臺灣本土電影”。從自説自話,到自醒自救,臺灣電影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

  太“文藝”,觀眾不買賬 

  説起臺灣電影,很多人會説,那是一個非常文藝化的圈子,內斂而富於人文關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電影在華語電影圈風頭無限。在鼎盛時期,臺灣電影一年的産量是200多部,僅次於好萊塢電影。然而,好景不長……“當這些導演有心迎合觀眾來拍攝一些電影時,卻悲哀地發現,不論如何去結構故事,其骨子裏的那種文藝腔已經無法去掉了。” 【詳細】

 

  商業化,不忘本土特色 

  臺灣電影人從殘酷的票房現實中意識到,“自説自話,自我欣賞”已經走進死衚同。電影不賣座就沒有投資人拿錢去拍片,沒有資金作保證,影片品質就會下降,惡性迴圈讓臺灣電影人開始“自救”。2008年,臺灣本土電影終於有了不俗表現。2010年,具有鮮明臺灣特色的電影《艋舺》再傳捷報。“臺灣本土電影在商業市場上斷層少説有15年,直到這幾部賣座電影出來,大家才發現,原來臺灣本土電影也能賺錢。”  【詳細】

 

  大陸市場,得者得天下

  “大陸市場會給臺灣電影人非常廣闊的發揮空間!”説到臺灣電影的明天,很多臺灣電影人都不約而同提到了大陸市場。“希望有更多的大陸資金投資臺灣電影,也希望更多的臺灣本土片電影走進大陸院線。可以説,大陸市場對臺灣電影的認可與否,將是臺灣電影未來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  【詳細】

 

  臺北電影節 (Taipei Film Festival)是臺灣一個大型電影節,由臺北市政府主辦、臺北市文化局承辦,最初由侯孝賢導演領導臺灣電影文化協會策劃。自1998年開始舉辦以來,除2001年停辦外每年舉行,已成為臺北市一項重要的文化活動。近年,臺北電影節以城市為題,除電影放映外亦舉辦各類展覽及表演活動,希望透過電影帶領臺灣觀眾認識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化。電影節頒發臺北電影獎及臺北主題獎,鼓勵臺灣本土的電影創作。2010年臺北電影節是第12屆,7月10日舉行頒獎晚會。

       

新聞連結

陳意涵

 

畢曉海

  2010年臺北電影節影帝影后出爐,電影《聽説》女主角陳意涵拿下“最佳女演員”,“最佳男演員”則大爆冷門,由11歲小演員畢曉海拿下,打敗熱門人選阮經天和趙又廷。

臺灣12位新生代演員

  作為新生代演員,相比較近些年來紅了很久的桂綸鎂,還有更多是近期涌現出來的當紅炸子雞,面對這一張張新生的面孔,或許正是臺灣影壇正發生著的一個新老更替的變化過程。可以説電影的品質由導演把關,但是能不能賣個頭彩確實要靠這些“美麗的人們”的人氣來拉動,就讓我們看看目前臺灣銀幕的這撥新生力量吧。 【詳細】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