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就荒了”到底荒了什麼?

時間:2014-11-04 15:47   來源:台灣網

  最近,有讀者向現代快報反映,揚州市寶應縣望直港鎮望直港村137畝農田,自2008年被政府違規徵用後就一直拋荒。徵地時非但沒有土地徵用手續,還找小孩代部分村民在協議上簽字。昨天,望直港鎮副鎮長周成健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承認讀者舉報屬實。針對土地拋荒,該副鎮長此前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地荒就荒了,有什麼了不起,國家荒的土地太多了”。(現代快報)

  “荒就荒了”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將該官員形象炸得灰飛煙滅。無論如何,作為副鎮長,這樣的“言語走火”是不合適的。在事情發生後,沒有認識到後果的嚴重性,不積極“亡羊補牢”,反而放任自流,這種“懶政”態度是對政府公信力的抹黑。深入觀察,官員“荒就荒了”實則是官德“出了軌”,失去了官念的表現,是權力觀的扭曲,呈現出權力失范慣性下的驕縱狂妄之態。

  官員“雷語”是對公眾感情的二次傷害,其特殊的輿情環境,要求政府工作人員不僅要妥善應對好輿情事件本身帶來的棘手問題,更應該重視因言語失當造成的形象修復問題,雙管齊下才能喚回民眾信心。

  “荒就荒了”猶如一聲刺耳的警報拉響官員管理制度的漏洞。在土地徵收過程中,該副鎮長承認當初從村民手中收用土地時,並沒有相關手續,同時違背村民的意願,找小孩代為簽字。明知違法卻做得心安理得,同時無所畏懼地放出囂張言論,簡直是“瘟豬不怕開水燙”,更何況我們的制度太溫柔,難道真的沒有一項制度能夠監督官員的徵地行為?難道真的沒有一項制度能夠讓官員謹言慎行?仿佛有了權力撐腰,官員就可以想怎麼説就怎麼説,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為避免官員“雷語”,要內外兼治:一來充分發揮媒體輿論的壓力,二來,加強制度執行力度,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牢籠,讓官員不再“口無遮攔”,讓官員再無“擦邊球”可打。

  “荒就荒了”猶如一針“強心劑”昭示我國閒置土地管理乏力。2012年頒布的《閒置土地處置辦法》明確規定,土地撂荒一年以內,土地管理部門要依法對土地使用權人徵收一定閒置費;此外,滿兩年未利用的,土地管理部門可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但是在實際落實和執行力度上,怕是不容樂觀,才會出現官員見怪不怪:“有什麼了不起,國家荒的土地太多了。”

  如何破解囤地困局?首先是閒置土地的認定,周成健堅持稱,137畝良田並非全部拋荒,也並非拋荒6年,就是對閒置土地認定的“狡辯”,要避免官員打“擦邊球”,必須規範認定標準,讓閒置土地無處遁形;其次,要加大對閒置土地的處置力度,震懾不法囤地,讓惡意囤地無利可圖;最後,要落實處理制度,光有制度沒有執行,就是一紙空文,沒有人會懼怕“紙老虎”,所以,只有將制度落到實處,才能徹底破解囤地困局。

  “荒就荒了”絕不僅僅只是土地的閒置,而是官德、制度和監督的荒蕪。(台灣網網友:西湖曉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