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養兒防老”。然而,越來越多的父母陷入無兒無女的絕境。其養老問題、獨居問題,成為日益殘酷的現實問題。譬如,2014年10月8日《人民日報》刊發的《讓獨居老人遠離孤獨》一文就表明,中國目前處於快速老齡化階段,平均每年新增596萬老年人口。隨著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快,獨居老人的數量也呈增長態勢。
很明顯,“養兒防老”,在現實中國的很大層面上已然是一句空話。
誠然,在某些情況下,機構養老、社區養老等養老方式都是不錯的選擇;而且,政府養老還可以解決相當一部分“特殊群體”的現實問題。換言之,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政府養老等養老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讓獨居老人遠離孤獨。
但實事求是地講,中國絕大多數老人都希望晚年能跟孩子們在一起生活,以享受天倫之樂。
一般年輕人通常認為,讓老人有個比較好的經濟條件,就可以安享晚年了。因此,現實中國社會不乏基本以金錢替代承歡膝下者。
事實上,對於老人而言,孤獨是其生命健康的最大殺手。很多老人的身體日益不好,不全是自然規律的問題,而在很大程度上跟其孤獨密不可分。然悲哀的是,包括不少老人在內的好多人,都往往誤以為人身體的好壞跟孤獨無關。
當然,有的老人內心也明白孤獨是生命健康的最大殺手之道理,可其不想給孩子增添麻煩,所以寧願痛苦地選擇獨居,也不肯到子女的就業地一起生活。然其又往往會給子女擺出一大堆的所謂理由,以讓子女心安理得地在城裏或異地安享太平。
面對年邁父母擺出的一大堆所謂理由,相當多的年輕人普遍予以認可,而有的甚至還變著法兒地向父母索取錢財,以供其買房、買車……其實,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皆為大不孝。
不可否認,時下中國年輕人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基本都比較大。就某些時段而言,如果獨居老人前往孩子就業地生活,確實可能會在一定層面上增加孩子的經濟負擔,但就長期來講,如果獨居老人前往孩子就業地生活,實際上是利大於弊。
無論誰,基本都是由父母養育成人的。彼時,父母一般都不會由於經濟上的困難,而“拋棄”孩子。現在父母老了,如果我們任由其在老家獨居,客觀上跟“拋棄”父母沒有多少本質區別。儘管我們也會抽時間回家看看,還會隔三差五地給父母打電話、郵寄錢物等。
至於傳承千百年的鄉土情結、葉落歸根觀念等,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老人的安身問題。但是,在現實的社會大變遷面前,無數中國人都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即皆理當明白一個道理,以前是孩子圍繞著老人轉,現在是老人要跟著孩子轉。不然,客觀上孩子難以盡孝,而老人也會遭受孤獨的摧殘,且還會製造出很多社會問題。
有的年輕人認為,平時就讓父母先在老家自個人生活著,等將來他們的身體實在不行了再説。等到那時,事實上後悔都來不及了。其實,中國古人早就講得非常清楚了,那就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然現實中國,多是老人跟孩子天各一方。這,就很大程度而言,實際上是將老人這個寶給扔掉、埋掉了。何況,孩子給父母養老,這是作為一個人應有的最基本的良心、情感和責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獨居老人,也應當儘早地給孩子們一個盡孝的更加現實的機會,否則等百年之後,會給孩子們留下諸多終生的遺憾。至於給孩子增加負擔之類的,一般都是多餘的擔心。
其實,獨居老人到孩子身邊生活,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到孩子,而且還有利於解決很多社會問題。譬如,替孩子照顧照顧下一代;緩解春運壓力;等等。
實話實説,現行的某些政令和法規,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制約了獨居老人投奔在外地就業的孩子。譬如,跨省區的社保、醫保之銜接問題。建議官方早日予以修正。
一言以蔽之,筆者羅豎一認為,億萬羲黃子孫普遍需要解放思想,而官方應當創造一切便利條件,以確保中國獨居老人可到兒女就業地生活。否則,可能既是讓獨居老人在孤獨中走向死亡,又是讓孩子們遺憾終生,還不利於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台灣網網友:羅豎一)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