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大學生回到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培訓後參加考試,獲得各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應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這一有趣的現象出現在廣西南寧市的一些職業技術學校中,成為眼下廣西大學應屆畢業生的一種潮流。(2014-5-25中國新聞網)
在最難就業季面前,本科大學生終於不再“高不成低不就”,開始轉變自身觀念,通過提高自身能力來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而以往屢遭偏見的職業教育如今也開始大展手腳,能夠幫助本科生增加就業的籌碼,這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本科生回爐技校培訓考證,既是本科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又從客觀上推動了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近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其發佈的教育藍皮書中指出,高職高專院校初次就業率高於本科院校,這著實給了不少本科生當頭一棒。但反過來思考,求職就業過程中,用人單位看重的是實際工作能力而非學歷,而不少本科生往往出了一紙文憑之外再無其他籌碼。結構性的人才供需失衡必然導致職業教育就業居高而普通本科教育就業走低。之前教育部曾表示,2014年高校畢業生規模為727萬人,這又將是一個“最難就業年”。此種語境之下,畢業生想要順利就業,就必須轉變自身觀念,緊隨市場的步伐。市場需要畢業生擁有哪方面能力,自身就應有意識的培養這方面能力。如此一來,才能增加自身成功就業的機率。本科生考取技能證書,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而這種就業觀念的轉變,必然會消減本科生就業的艱難。
職業教育成了香餑餑,既是市場化要求下的大勢所趨,同時也佐證了兩種高考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雖然教育部已經明確表示,日後的高考將分為學術型和技能型兩種。但從目前來看,不少民眾還對技能型高考存疑,這與職業教育一貫受到偏見不無關係。一方面是傳統的思維定式,總以為職業教育就會低人一等,也沒有好的發展前景;一方面又是職業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就業持續走高,職業教育不斷被“正名”。在兩種高考模式大勢已定的前提下,讓民眾認識到職業教育的優越性,不僅有利於高考改革的順利推進,同時也能有效解決人才供需失調的現狀。
當然,本科生參加培訓考取技能證書並不是説普通高等教育已經不再佔優勢,而恰恰相反。如若畢業生既擁有較高的學歷,又掌握著一技之長,找一份好工作對其而言顯然不是什麼難事。不論是本科畢業生,還是職校畢業生,在求職就業過程中,所需接受的是市場對自身能力的綜合考驗,而並非只是對於文憑的考驗。因而,無需覺得本科生考取職業技能證書太難為情,這正是理性就業觀的表現。(台灣網網友:王瑤)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