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真的》就是如此,有一個碎片擊中了你,那種似曾相識的疼痛或幸福就會如海嘯般隨之湧來,不可阻擋。難道這不是張愛玲的粉絲們愛她的原因嗎?
“這是真的。”張愛玲在小説《愛》的開篇這樣噓嘆,然後她開始講一個向左走向右走的愛情故事,望穿秋水的結尾,回憶像夏天的風一樣吹起耳邊最軟的發,“噢,你也在這裡嗎?”表演工作坊出品的舞臺劇《這是真的》,延續了這種情緒,演員化身講故事的多情人,那些久遠的曾經,消融在一個個再現代不過的情感碎片中,如夢若幻,如泣若訴。
這是才女編劇、導演丁乃箏的拿手戲。之前的《彈琴説愛》開創了“戲劇+音樂”的話劇模式,如今她跨界上癮,“戲劇+舞蹈”在《這是真的》裏巧妙交融。整齣戲並沒有多少她姐夫賴聲川的痕跡。恰恰相反,和她再文藝不過的身段相倣,與林奕華合作過《半生緣》的她,借用張愛玲的樸實故事,講述她對這個世界情感的認知。舞蹈與戲劇沒有出現參差不齊,且可稱之為“完美”,有過多次合作的默契團隊功勞不小。而一桌、二椅、三美人的限制級海報,也“戲舞人”完美結合,酷得要命。
編舞陳武康也是《彈琴説愛》的編舞,這次更顯唯美。每個演員流水一樣細柔有力的肢體,在多媒體幫襯下圓了丁乃箏的張愛玲式講述。荒誕細碎的愛情絮語,夢幻抽象的肢體表達,“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就是這樣不知所措卻又實實在在的情感,你沉淪其中,不可自拔。當舞者真正在話劇舞臺上吊著威壓告知你一個魔幻浪漫與無奈現實交織的情感,除了讚嘆,更多想起的,可能同樣是來自張愛玲《傾城之戀》中范柳原在淺水灣深夜的那句“我愛你。忘了問一聲,你愛我嗎?”忘了問一句?多麼可笑。然而,這是真的。
故事沒有局限在張愛玲的《愛》中,而是根據當下人對愛的體驗生發出的一些“愛的情景劇”。想從一而終看一個純粹故事的觀眾要失落了,就像很多人在落幕後皺著疑問的表情笑著與旁人交流:有幾個地方實在看不懂。客觀説,形式主義在《這是真的》中不算太強,只是主題先行的心理魔障下,拿張愛玲的“金科玉律”來打板,會讓創作者感覺心安。至於觀眾感受,那得分對老文青和這個世界領會的多寡了。而有些如“太陽住在哪?太陽穴”之類笑點低的段子,倒是不經意間衝擊了形式主義對很多觀眾造成的困惑。
不過你若知曉表演工作坊的風格,就不會如此強求了。它總是舞臺簡潔,多媒體豐富,世俗浮華在虛擬影像中配合表演,或風輕雲淡,或高潮連連。它總是拿數十個你經常可見的現實故事嚼碎了,蘸上自己喜歡的調料,再配上一壺或者舞蹈或者音樂的清酒,大口乾一杯,哈哈大笑,眼淚肆意流出卻渾然不知。《這是真的》就是如此,有一個碎片擊中了你,那種似曾相識的疼痛或幸福就會如海嘯般隨之湧來,不可阻擋。難道這不是張愛玲的粉絲們愛她的原因嗎?愛得委屈,愛得倔強,愛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裏,開出一朵花來。(阿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