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總統巴希爾應邀8月31日啟程,前來中國進行為期4天的訪問,期間出席70週年紀念活動。由於國際刑事法院2009年以巴希爾在蘇丹達爾富爾紛爭上犯下“戰爭罪”等為由發出對他的逮捕令,巴希爾此次訪華引起西方輿論的關注。美國國務院發言人8月31日表示了對於“邀請國際刑事法院簽發逮捕令的人或為其旅行提供便利和支援”的反對,並宣稱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應該顧及國際社會的擔憂”。
然而眾所週知,中國並非《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締約國,美國也不是。這意味著中國沒有協助該法院落實逮捕令的義務。
達爾富爾衝突的緣由十分複雜,國際刑事法院的判決在非洲廣受爭議。巴希爾這些年多次在中東地區出訪,並且出席過在南非舉行的非盟首腦會議。他2011年也訪問了中國。由於北非地區曾是二戰時期的戰場,中國邀請巴希爾前來參加70週年活動在道義上無可挑剔,也完全符合國際法。
國際刑事法院這些年針對幾名非西方國家的現任或去職的領導人採取了行動,西方主導的色彩非常濃厚。美國一方面支援國際刑事法院的原則,一方面又不簽署羅馬規約,就是為了防止有一天該法院的判決涉及美國人或美國盟友,華盛頓不好辦。美國的做法是支援國際法院抓美國的敵人,但用不簽約來防著它損害美國利益。
蘇丹是中國的友好國家,北京邀請巴希爾前來參加活動,並給他相應禮遇,這是我們應當做的。這是當前國際政治環境中一個大國應有的擔當。如果西方不喜歡一個國家和它的領導人,中國就不敢做獨立的是非曲直判斷,回避與之接近和發展友好合作,那麼中國就不可能積累自己大國的威望,我們就會墮落成西方政治上的某種附庸。
巴希爾的問題已經發酵多年,西方輿論事實上有些疲憊,能因中國邀請巴希爾來而向我們發難的空間非常有限。他們有人嘮叨幾句,中國不予理睬,很快就過去了。
非洲的事情最終要非洲人來決定,外部態度所能産生的影響呈下降趨勢,巴希爾頂著國際刑事法院的通緝令繼續執政多年,成為一種象徵。華盛頓應當尊重現實,並認真審視中國表現出這種尊重的積極意義。美國人應當致力於發現新的世界,而不是堅信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地球的其餘部分都是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