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4日下午,李克強總理的拉美四國之行進入“智利時間”。此次訪問對於同處於經濟轉型期的中智兩國來説,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為兩國鞏固傳統友好、深化政治互信、加強經貿合作、促進文化交流、深化戰略夥伴關係帶來新的機遇。
1970年,智利與中國建交,成為南美洲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國家,也是除古巴以外,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拉美國家。中智建交以來,雙邊關係持續深入發展,特別是2004年兩國建立全面合作夥伴關係以來,雙邊關係進入全面快速發展的新階段。2012年,兩國宣佈建立戰略夥伴關係,這標誌著中智關係邁上新臺階。近兩年來,兩國高層互訪頻繁,政治互信深化,成為務實合作與共同發展的典範。今年是中智建交45週年,也是智利的“中國文化年”,這為中智兩國密切人文交流提供了契機。今年以來,中智文藝團體互訪日益頻繁,成為兩國關係中的一個亮點。
經貿方面,長久以來,鋻於西臨太平洋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與亞太國家在經貿領域的高度互補性,智利政府一直致力於將外貿政策發展重心向亞太地區傾斜,成為聯結亞太與拉美的紐帶。這種趨勢尤其表現在進入21世紀,智利積極尋求對外貿易關係多元化發展,向亞太國家敞開大門,尤其是拓展同中國的關係。智利是第一個同中國簽署關於中國入世雙邊協議的拉美國家,也是第一個宣佈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拉美國家。2005年,智利成為第一個與中國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拉美國家。自中智簽訂自貿協定以來,雙邊貿易迅猛發展,經貿往來越發密切。10年間,雙邊貿易總額增加了5倍,中國已躍升為智利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銅産品購買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國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而智利已成為中國在拉美的第三大貿易夥伴。
近兩年來,中國與智利均處於經濟結構轉型期。一方面,中國經濟步入調結構、穩增長的“新常態”,中國政府致力於解決産能過剩問題,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智利的外部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加劇,特別是主要貿易夥伴需求疲軟,以及國際大宗商品退出超級週期,價格持續走低,這對於經貿結構過度向初級産品傾斜的智利來説,形成了不小的挑戰。智利政府正在積極進行結構性改革,刺激經濟,以緩解經濟增速趨緩的頹勢。
在這種背景下,此次李克強總理的拉美之行,對兩國來説,可謂是一次重大的機遇。能源緊張、基礎設施短缺、經濟結構單一等問題長期制約智利的經濟發展,而中國則在裝備製造業和基礎設施領域擁有先進的技術和經驗,中智雙方應形成以金融合作為引擎,貿易和投資兩個輪子一起轉的合作框架,實現産業鏈銜接,全面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自貿區、金融信貸、新能源(尤其是太陽能和風能)、礦業、農業、旅遊等領域的合作,這樣既有助於中國實現優勢産能輸出,也將優化智利經濟結構,帶動其貿易結構多元化調整,以逐步擺脫外部脆弱性問題,從而緩解國際初級産品價格走低産生的不利影響。可以看出,在新形勢下,中智雙方都願意抓住這一深化雙邊發展的關鍵機遇,以互利共贏為契機,全面實現中智務實合作轉型升級,讓中智戰略夥伴關係在新的起點上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蘆思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