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投資風險研究之巴林

時間:2015-05-18 11:31   來源:中國網

  巴林王國(簡稱巴林)是位於波斯灣西南部的島國,由33個島嶼組成,界于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與沙烏地阿拉伯由跨海大橋相連。(如圖一)作為海灣地區經濟開放程度最高的較發達國家,巴林的投資環境良好,是中國打開海灣地區市場乃至通向非洲的重要門戶。去年恰逢中國與巴林建交25週年,而“一帶一路”的提出更是為全面提升兩國關係提供了契機,巴林政府積極響應,兩國進行了多層次的交流。要推動中國企業對巴林的投資,全面客觀地分析巴林的投資環境和政治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圖一:巴林周邊地區地圖

  來源:Google地圖

  一、 國內政治概況

  巴林2002年憲法規定,改國體為王國制,埃米爾改稱國王,政權體制建立在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分離並相互合作基礎上,立法權由國王和國民議會行使,國王和內閣及各部大臣掌握行政權,以國王的名義頒發法律條令。總體而言,巴林政治呈現以下特點:

  君主世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兼軍隊最高統帥,掌握政治、經濟和軍事大權,由哈利法家族世襲。現任國王哈馬德本伊薩阿勒哈利法于1999年成為巴林埃米爾,2002年巴林政體改為君主制後哈馬德成為國王,其長子任王儲。內閣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內閣首相由國王任命,對國王負責。事實上,巴林大多數內閣成員都來自阿勒哈利法家族。該家族屬於伊斯蘭教遜尼派,而巴林什葉派佔多數,宗教派系間的矛盾爭鬥引發了2011年反政府示威。

  國民議會:巴林設兩院制議會,由眾議院和協商議會組成,眾議院由40名直選議員組成,議長由議員選出;協商議會由國王任命的40名議員組成,議長由國王任命。兩院享有同等立法監督權,議員任期四年,可連任。國民議會通過法律草案後由國王批准。2012年,巴林修改憲法,擴大了眾議院的權力,包括可否決首相提出的組閣名單並對副首相及內閣大臣進行質詢等,而協商議會的權力則被削弱,取消了其對內閣大臣的質詢權,使其僅成為立法機構而不再具有監督權。這一定程度上是對2011年爆發的大規模反政府抗議活動作出的回應,但王室于2013年重啟的全國和解對話並未取得實質性成果。

  政治性團體:巴林禁止成立政黨,但允許成立政治性團體。國內一共有三十多個政治團體。其中什葉派的伊斯蘭民族和諧協會是巴林最大的政治性團體,2010年該團體獲得了眾議院的18個席位。2014年,該團體因抵制議會選舉而被禁止活動。

  另外,巴林是波斯灣地區第一個實行國會選舉和讓婦女參政的國家。

  二、 巴林的投資環境及重點領域

  (一)巴林投資環境

  從宏觀經濟來看,巴林是經濟發展較早的國家,當前經濟形勢基本穩定。巴林于1972年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於1995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員,同時還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成員。根據聯合國發展署發佈的2013年度人類發展報告,巴林在178個國家中排第48名,在阿拉伯國家中僅次於卡達和阿聯酋。 根據2007年聯合國公佈的發達國家標準,巴林屬於準發達國家,而事實上巴林的每人平均GDP早已超過發達國家的門檻,2013年達到了26874美元。(如圖二)

  圖二:巴林主要經濟數據圖(2008—2013年)

  來源:巴林中央資訊局

  從産業結構來看,根據巴林2013年GDP構成,石油天然氣行業佔26.66%,金融業佔15.14%,製造業佔14.65%,建造業佔5.88%,批發零售業佔3.99%,賓館餐飲業佔2.13%,農漁業佔0.27%。石油天然氣行業作為其支柱性産業為巴林政府提供了主要收入,但不同於其他海灣國家,巴林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起就開始著重發展金融業,目前已成為海灣地區的金融中心。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來建造業的發展速度迅速,2014年四個季度的增長速度分別為1.4%、3.6%、12.3%和12.5%,全年達到了7.3%的增速。(如圖三)這主要是因為,巴林政府為刺激經濟增長加大了基礎設施和住房支出,並實施能源和工業方面的大型項目。

  圖三: 2012—2014年巴林重點部門同比增長數據

  來源:巴林中央資訊局

  除此之外,巴林投資環境的一大優勢在於商務成本低。巴林無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和增值稅,普通商品關稅在0—5%之間,貨物進出口自由,不存在外匯限制,並且允許外國資本100%獨資設立企業。巴林政府對生活必需品進行價格補貼,實行限價零售,且近年國內通貨膨脹率較卡達、阿聯酋都要低(如圖四),維持在較低水準波動。這使得巴林的商務成本低於迪拜、卡達等周邊市場。

  圖四:2013—2015年海灣國家消費者價格水準變化

  來源:巴林國家統計局

  另一優勢是勞動力素質較高。巴林曾一度是海灣地區的教育中心,英語作為商務語言被廣泛使用。巴林政府還專門設立了勞務基金,可以為包括外國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提供員工培訓。巴林法規健全,經濟政策透明穩健,對外開放程度和市場化程度都較高,這都為其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

  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相比,巴林較為開放,婦女擁有平等的權利。目前在巴林的政治、經濟領域都活躍著一大批女性,這也打消了外國女性進入巴林工作生活的顧慮。

  (二)巴林投資重點領域

  中巴雙方貿易和産業結構互補,中國主要出口機電産品、鋼鐵、紡織服裝等産品,進口球團礦、鋁、液化天然氣等資源類産品,另外中國在建築施工、加工製造和通信服務等領域有比較優勢。中國對巴林投資可以考慮以下領域:

  金融:巴林金融市場開放,秩序規範,經營成本較低,是海灣地區乃至中東地區的金融中心之一。目前許多外資銀行包括花旗銀行、匯豐銀行和巴黎銀行等都在巴黎設有金融機構。目前中國銀行已在巴林設立機構,巴林政府歡迎更多的中國金融機構赴巴林設點經營。伊斯蘭金融是不為國人普遍熟知的金融業態,主要特點包括禁止收取和支付利息,不做任何債務交易,禁止投機。

  製造業和轉口貿易:作為海灣北部貿易的門戶,發揮對沙特和科威特市場的轉口作用,巴林不斷開放市場、降低營商成本。

  基礎設施建設:巴林政府鼓勵外資以BOT或PPP方式參與巴林基礎設施建設,從而緩解財政支出壓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以及借鑒國外管理經驗。基礎設施領域的重要項目包括現有機場擴建、沙特-巴林輸油管道建設、天然氣接受碼頭建設、巴林-沙特鐵路橋建設和巴林-卡達友誼大橋建設等。

  旅遊與房地産:巴林鼓勵企業以休閒購物、醫療保健為特色,將房地産與旅遊、文化、衛生等産業結合起來發展。受到迪拜“龍城”的啟發,巴林目前正在打造“龍城”項目,在5.4萬平方米的商城中提供有“中國特色”的商品。

  應值得注意的是,巴林只允許本國公民和公司從事的行業有漁業、簿記、會計服務(審計除外)、賽車燃料進出口和銷售和貨物清算。只允許DCC國家公民及公司從事的行業有房地産仲介代理、印刷出版、電影、客貨運輸、租車、加油站、代辦政府手續、外籍勞務仲介和商業代理等。

  三、中巴政治與經貿往來

  巴林奉行溫和務實的外交政策,目前已同156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1989年4月18日,中巴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建交後,兩國關係發展順利,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新聞等領域合作穩步發展。巴方在涉臺、涉疆、涉藏、人權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對中國予以支援。首相哈利法本薩勒曼阿勒哈利法曾于2002年5月訪華、2008年11月出席南京第四屆“世界城市論壇”。2013年9月,國王哈馬德對華首次國事訪問獲得了巨大成功。2014年是中國與巴林建交25週年,巴林交通部長兼巴林經濟發展委員會代理首席執行官卡邁爾賓艾哈邁德率領高規格經貿代表團來華訪問,並與中國政府和商界進行廣泛接觸。

  中巴兩國自20世紀50年代建立貿易關係,經貿關係穩步發展。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13年中巴雙邊貿易額為15.4億美元,與上一年持平。其中,中國出口12.4億美元,同比增長3%,主要是機電産品、鋼材、紡織服裝等;中國進口3億美元,同比下降13%,主要是鐵礦砂、鋁、液化石油氣等。投資方面,2013年中國對巴林直接投資534萬美元,截至2013年末,中對巴直接投資存量146萬美元,巴對華累計投資1546萬美元。在承包勞務方面,巴林對外籍勞動需求較大,但中國籍勞務人員數量較少。

  四、巴林投資政治風險

  作為開放性和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巴林的政治局勢比較穩定,投資政治風險較低。自1999年哈馬德繼任埃米爾以來,巴林政府注意保持內、外政策的連貫性,政權實現了平穩過渡。如今巴林為了降低對石油的依存度,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進一步開放市場,歡迎國外資本進入巴林投資金融、基礎設施等領域,其政治環境有一定保證。然而,中國對巴林的投資者仍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美國不會放鬆對海灣地區的影響。美國是巴林的盟國,也是重要貿易夥伴。海灣戰爭後,巴林允許美國在其境內建立海空軍基地,美國海軍的第五艦隊司令部就駐紮在巴林首都麥那麥。2001年,巴林成為主要非北約盟國的成員。海灣地區的戰略地位之重要使得美國不會放鬆對其軍事控制力和經濟影響力,巴林的國內政策及對外主張一定程度上都受到美國的影響。

  其次,反對派針對王室的示威活動是最大的社會隱患。受西亞北非國家“阿拉伯之春”事件的連鎖波及,巴林于2011年爆發大範圍的示威活動。這背後是巴林國內長期存在的遜尼派與什葉派的矛盾,廣大什葉派民眾要求獲得與遜尼派平等地位和權利,並進而要求推翻遜尼派的王室。其後海合會以“半島之盾”名義出兵鎮壓。然而,目前小範圍的示威仍時有發生。巴林政府2013年開展的全國性對話也並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2014年12月,最大反對派伊斯蘭民族和諧協會領導人薩爾曼(Sheikh Ali Salman)被捕,也引發了大規模騷亂。

  另外,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對巴林社會影響較大。受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油價大幅下跌,致使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巴林陷入政府財政預算危機,並由此引發失業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儘管巴林此後一直致力於發展多元化經濟,減輕對石油工業的依賴程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石油産業仍然是巴林的支柱性産業。國際石油價格一旦出現較大波動,巴林國內經濟仍將受到影響,這一潛在的投資風險需要得到重視。

  總的來説,中國與巴林兩國關係正處於機遇期,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與巴林政府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計劃相契合,兩國在金融、旅遊、通訊等眾多領域合作前景廣闊。中國應當把握這一機會,開拓海灣地區市場,使得“走出去”戰略得以深化實施並惠及更多邦交友好國家。在加強對巴經貿聯繫的同時也需要注意潛在的政治風險,做到防範風險、趨利避害,推動中巴利益共同體走得更遠。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