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10月12日報道 俄媒稱,1970年至2012年,俄羅斯的每人平均國民收入增長“首先具有通脹色彩”,收入分配朝對富裕階層有利的方向傾斜。俄科學院中央經濟-數學研究所的經濟學家們通過研究得出上述結論。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網站10月9日報道,這些經濟學家將俄羅斯所有民眾劃分為5個階層(每個階層約有20%的人口):第一階層是每人平均收入最低的,第五階層則是每人平均收入最高的。這五個階層的收入分配態勢可劃分為4個各具特點的時期。1970年至1990年,收入差距縮小,臨近1990年時第五階層收入是第一階層的3.3倍。1990年至1995年,第一階層的收入大幅縮水,減少了1/3;而第五階層的收入猛增46%。1995年至2007年,第一階層越來越窮,第五階層則越來越富。2007年至今,第五階層收入一直穩定地相當於第一階層的9倍。
報道説,比較俄羅斯與其他國家的貧富差距可看出,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在2000年的貧富差距才與俄羅斯在1990年的水準相當,而俄羅斯的貧富差距已經逼近中國、墨西哥和智利的指標。2008年至2011年的經濟危機對俄羅斯收入分配態勢和貧富差距水準均未産生影響,這表明應當對俄羅斯現有的分配和貨幣政策進行專門的分析。
報告最後指出,不利的經濟和社會形勢造就了如此巨大的貧富差距,削弱了經濟活躍度,妨礙俄羅斯現代化。俄不僅應當對這種情形的社會根源進行深入的科學分析,還應進行廣泛的社會討論。(編譯/朱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