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解鈴還須繫鈴人

時間:2013-12-31 13:24   來源:北京日報

  去年9月,日本民主黨政權炮製“購島事件”,導致中日關係陷於邦交正常化以來最嚴重的危機。一年過去了,雖然中日間各領域的交流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但兩國關係複雜嚴峻的局面仍未改觀,推動中日關係回歸正軌任重道遠。

  當前的中日關係面臨釣魚島、歷史和軍事安全等三個突出問題。在釣魚島問題上,安倍政權上臺後,不僅沒有糾正民主黨政權的錯誤,反而變本加厲,一口咬定“尖閣列島是日本固有領土”,“不存在主權爭議”,“從來沒有過擱置爭議的默契”,從而關閉了理性解決爭議的大門。

  在歷史問題上,安倍政權的一系列言行表明,它企圖否定和美化日本過去那段侵略歷史,搞翻案,開倒車,挑戰二戰後國際秩序,其消極動向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並遭到嚴厲譴責後,看似有所收斂,實則在窺探時機,以求一逞。

  在安全戰略上,安倍政府為實現其修憲強軍目標,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無端指責中國要“用實力改變現狀”。以此為口實,它調整外交和安全政策,加強日美同盟,進行針對中國的軍事部署和軍演,並極力拉攏他國,拼湊對華包圍圈,把中國與朝鮮並列為日本的“安全課題”,防範、牽制和圍堵中國的意圖十分明顯。

  安倍政府否認釣魚島爭議的客觀存在,不願同中方進行實質性對話,是中日關係難於打開僵局的癥結所在。解鈴還須繫鈴人,問題是回避不了的。日方若真正想改善兩國關係,就應拿出誠意,正視釣魚島問題的歷史和現實,而不是繞開釣魚島問題,去空談改善關係。

  歷史問題事關中日關係政治基礎,事關東亞能否真正實現和解、合作和發展,也事關日本今後的走向。日本領導人和政治家應尊重亞洲受害國人民的感情,切實本著對歷史和未來負責的態度,以實際行動取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日本在安全戰略上把中國定位為假想敵,無論是認知的誤判,還是出於執政需要的故意,都是對中日關係的嚴重損害,對日本自身的長遠發展也百害而無一利。應樹立正確的“中國觀”,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的發展,奉行積極友善的對華政策。

  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中方重視發展中日關係的方針政策沒有變化。日本購島後,中國採取的一系列反制行動是被迫的,是回應日方的挑釁行為,中國堅持用和平手段解決領土和海洋爭端的立場是明確而一貫的。包括在東海劃設防空識別區在內,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是防禦性的,是整個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無可指責。日方渲染“中國威脅論”,是反應過度。中方願同日方共同努力,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指導下,繼續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作者係中國前駐大阪大使銜總領事 王泰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