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人禍大於天災住宅多是定時炸彈

時間:2013-11-13 15:25   來源:廣州日報

  12日,塔克洛班市的災民等候貨運飛機送他們離開災區。

  11日,貝亞在一塊膠合板上出生。

  11日,吉萬一名母親在登上救援的直升機後激動落淚。

  “海燕”來襲後續

  新華社電 超強颱風“海燕”重創菲律賓。美聯社11日援引專家觀點報道,“海燕”之所以在這個島國如此肆虐,除它本身勢力強勁,還有不少人為因素,包括建築物不牢固、貧窮以及人口激增。

  “海燕”何以給菲律賓帶來如此慘重損失,還要從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説起。

  氣候變暖風變強

  菲律賓由大約7000個島嶼組成,處於全球風暴最活躍的地區。按美國“地下氣象員”組織分析師傑夫馬斯特斯的説法,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至21世紀全球最強風暴中,有一半肆虐過菲律賓。況且,“海燕”過境菲律賓時正值它威力最強。

  另外,科學家分析,全球氣候變暖也是導致大災的原因之一。

  美國國家氣候數據中心研究員詹姆斯科辛説,2008年一項研究顯示,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熱帶氣旋的威力一年比一年強,科學家懷疑這一現象受氣候變暖影響。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教授R史蒂文內勒姆説,過去20年,菲律賓海平面上升將近1.27釐米,是全球海平面上昇平均值的3倍,而這會推升風暴潮。

  極度貧困人口激增

  然而,美國邁阿密大學颶風專家布萊恩邁克諾爾迪認為,“海燕”重創菲律賓,天氣因素只佔一小部分,75%至80%的責任應該歸咎於人。

  氣象學家説,重災區的極度貧困和人口激增“放大”了“海燕”的破壞力。世界銀行2012年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菲律賓超四成人口住在易受颱風影響、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而這次受災最嚴重的塔克洛班市,過去40年間人口增加兩倍,從原來的7.6萬人增至22.1萬。

  人口普查報告顯示,塔克洛班市三分之一的住宅外部為木墻,七分之一的住宅的頂棚是茅草。邁克諾爾迪説,這樣的建築條件,即便是比“海燕”威力小的颱風,也會帶來巨大損失。“這些住宅都是定時炸彈,而城市規模在過去50年間擴大一倍、兩倍,甚至三倍。” (杜鵑)

  救援工作進展緩慢

  新華社電 12日,菲律賓遭強颱風“海燕”襲擊已經過去4天。然而,滿目瘡痍的菲律賓救援進程仍緩慢,災區部分地方混亂。記者連線新華社駐馬尼拉記者趙潔民,了解菲律賓災後情況。

  截至11日晚,“海燕”已在菲律賓致死1774人。隨時間推移,這一數字預計會進一步上升。

  趙潔民了解到,不少災區現階段依然斷水斷電,通信部分恢復,但信號不好,而且網路擁堵不暢。災民的生活非常困難,缺乏食物、飲用水及藥品等。整個救援進展緩慢。

  菲律賓總統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已宣佈國家進入災難狀態。這意味著政府可以實施價格管制和迅速發放緊急資金。

  只是,民眾不滿政府救災不力。48歲的卡蘿爾曼帕在重災區萊特省首府塔克洛班市機場告訴法新社記者:“這裡什麼都沒留給我們……請告訴當局幫助我們。食品在哪?飲用水在那裏?在哪軍方在收集屍體?”

  另有當地媒體報道,阿基諾部署救災工作不冷靜,在視察災區聽取官員彙報時生氣離場,甚至在接到投訴時不勝其煩,揶揄因治安混亂遭搶的商人。就這些情況,趙潔民説,菲律賓總統府已出面澄清,否認當地媒體的報道,稱阿基諾原本想表達的不是這個意思。 (趙潔民 鄭思遠)

  災區誕生奇跡女嬰

  新華社專電 一名女嬰11日在遭超強颱風“海燕”重創的菲律賓萊特省首府塔克洛班奇跡般降生,為這座遍佈廢墟、死傷難計的城市帶來一絲喜訊。

  這名女嬰當天在被“海燕”摧毀的塔克洛班機場降生,産床是一塊臟兮兮的膠合板,周邊散落著玻璃碎片與扭曲的金屬零件。她的媽媽埃米莉薩加利斯喜極而泣。“她太美了,”21歲的薩加利斯説,“我給她起名貝亞,以紀念我的母親。”“海燕”來襲時,老人被巨浪卷走,至今沒有音信。

  女嬰的父親若貝爾告訴法新社記者,“海燕”引發的巨浪沖毀一家人居住的木屋,他和妻子被裹挾在洪水中,漂到一所學校。

  若貝爾説,妻子11日淩晨出現分娩徵兆,兩人外出尋找醫院,步行數公里後搭上順風車,被送至改為臨時醫院的塔克洛班機場。

  接診軍醫桑貝爾説,薩加利斯到醫院時羊水已破,生産過程中又出現出血症狀。“這是我們第一次在這裡接生……嬰兒狀況良好,我們為嬰兒母親止血成功。”

  美派航母救災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1日電(記者王豐豐)美國國防部11日宣佈,國防部長哈格爾已下令在中國香港休整的“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啟航,前往遭受颱風“海燕”襲擊的菲律賓海域支援救災。

  美國國防部説,航母將於當天晚間離開香港,預計48至72個小時內抵達菲律賓海域。多艘美軍戰艦與航母同行。

  據悉,“喬治華盛頓”號上有約5000名船員以及包括80多架飛機的第五艦載機聯隊。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