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新房,裝修公司電話就“接踵而至”;孩子還未出生,手機已被奶粉推銷電話打爆……這樣的公民個人資訊是怎樣洩露出去的?對此類問題尋根究底的同時,網路個人資訊安全的問題也暴露在公眾面前,如何保護好此類資訊,是全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
事實上,隨著網路成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之而來的,與現實世界相類似的各種特徵也越來越多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比如説網路犯罪、網路欺詐、垃圾資訊、駭客攻擊、侵犯個人隱私和網路恐怖主義等越來越多的網路犯罪行為不斷出現,其危害對象已經不僅僅是個人,甚至已發展到嚴重影響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安全的程度。對此,唯有織好網路個人資訊安全的“法網”,才能促進網際網路的健康發展。
織好這張“法網”,就必須斬斷利益鏈。在資訊時代,個人資訊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正是不法分子鋌而走險,販賣個人資訊的驅動力。保護公民個人資訊,首要的是從源頭上堵住個人資訊“流出”的漏洞。環顧現實我們發現,能夠導致個人資訊洩露的途徑確實不少,在網際網路領域而言,各類個人註冊資訊是危險系數最高的。斬斷利益鏈,就要加強對網路運營公司的管理,對發生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在法律的框架內嚴格處理。
織好這張“法網”,需健全個人資訊保護機制。目前,我國涉及保護個人資訊的法律雖多,但相關規定條款過於分散、操作性不強,由此也導致公民維權面臨成本高、取證難等問題。同時,在涉及個人資訊保護的法規中,金融、電信等領域的相關規定較為具體,而對職業仲介等一些機構的個人資訊保護規定則比較缺失。解決這些問題,建立一部專門、權威的法律必不可少,提高執法力度,為公眾建立一道資訊洩露“防火牆”也很重要。